首页| 资讯| 评论| 图文| 中小学| 高考| 考研| 国考| 职业| 外语| 百科| 公开课| 海外留学| 育人者| 商学院| 高校信息| 培训机构|

2019数交会·东软睿道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22-10-18 11:54 来源:中国教育时报网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2019年9月20日,在第十七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期间,东软睿道成功举办了基于真实业务场景与真实业务数据的产教融合高峰论坛。

 

图片1.png

 

大连市政府领导、全国数百所高校的领导老师、企业高管与技术专家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畅谈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希望共同携手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填补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

 

图片2.png

 

大连市副市长靳国卫在致辞中提到,城市的发展要靠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要靠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下,整个产业也随之发生变革,只有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让教育与产业对接,让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助力。

 

图片3.png

 

东软控股总裁张秀邦在致辞中提到,新时代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东软源自校园,非常重视和高校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和获取了大量人才,是产学研融合的践行者。东软睿道倡导“产业融入教育”的经营理念,基于东软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精准提升大学生、毕业生及社会需求者的就业、创业技能。

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基础是产教融合

 

图片4.png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卢苇提出,新工科带来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而新经济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必须打破传统产业和体制的格局。卢苇教授讲述了参观东软健康医疗国际产业园的感受。医院不再是传统看病,而是依靠智能化IT技术提供支持。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用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经济模式,这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   逐步从形式走向实质

图片5.png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臧斌宇老师提出,工程教育认证更主要是要深刻改革教学本身,并讲述了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要以产出为导向,在学生入学到毕业、毕业到毕业后5年甚至终生这几个闭环中持续改进,过程中不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来改进教学的环节,让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软件化生活模式时代   蜕变测试的春天到来

图片6.png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晓园通过AI系统Bug引起的重大事故,分析了AI系统测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谢晓园教授详细讲述了蜕变测试的工作成果以及在无人车系统、星载和机载雷达测绘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围绕蜕变测试,谢晓园教授表示,除了算法分析和设计、程序设计等一系列能力之外,她更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习而学”的教学模式。

让AI技术融入高校教育体系

 

图片7.png

 

百度智能云产业智能化部解决方案总经理、主任架构师常城,介绍了百度AI的战略布局以及百度在AI教育方面的探索。常城老师提出一个公式: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化=智能计算机x智能应用。比如,百度和东软的深度合作可以为不同的产业赋能,再通过这些产业影响到更广泛的行业领域,从而影响消费者的生活。百度为了应对新时代的产业需求,让AI技术融入高校教育体系,赋能优秀的AI教师,提高了中国AI基础的算法研究能力,面对AI时代对个人能力需求的变化。

科技赋能产业  东软AI【1+N】战略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东软大健康行业负责人徐洪利、东软集团汽车电子研究院院长李春林、东软集团先行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赵立军三位老师,分享了东软人工智能在产业的应用。

 

图片8.png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东软大健康行业负责人徐洪利在报告《人工智能赋能大健康创新发展》中,讲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对医疗健康产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徐洪利老师提到,技术和医疗正在融合,这将推动者医疗的服务体系的变化,只有企业和学校更深地融合,才能应对这一变化带来的挑战。

 

图片9.png

 

东软集团汽车电子研究院院长李春林在报告《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趋势及创新实践》中,分享了东软在汽车电子领域中的探索经验。未来是软件定义世界的时代,对汽车而言也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未来,汽车不再是专门交通工具,会变成大型的移动信息终端。

 

图片10.png

 

东软集团先行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赵立军在报告《新时代知识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提到,东软将知识赋能企业的流程体系总结为一套模式,以此构建了基于知识的智慧化平台,并以东软自身为案例,讲述了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东软经过近30年的产业积累,人才成为推动东软发展的重要支撑。东软睿道作为东软产业融入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建立了东软产教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三位老师提到,东软通过与政府共建人才培养与双创平台,与高校展开“联合培养”,培养新兴产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填补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巨大缺口。

 

图片11.png

 

下午,嘉宾们到东软大连河口软件园区参观,直观地感受了东软在多个领域的产业布局。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共建人才培养生态链

 

图片12.png

 

东软睿道控股副总裁、东软睿道总裁李印杲老师提出,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及制胜关键,并介绍了“双元、双真、双创、双师”人才培养理念。东软睿道基于东软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以“产业融入教育”为经营理念,构建了基于真实业务场景和真实业务数据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广泛的行业覆盖、海量的产业数据、真实的实训项目案例库,融入校企合作的全过程,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

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副校长王雷震,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刘胜辉,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保密学院三院院长印桂生,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张炳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眭碧霞等几位领导分享了各自的教育探索经验。

 

图片13.png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副校长王雷震分享了多年来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探索和成功,并详细介绍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通过教育平台、训练平台、实践平台、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打造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和东软睿道共同创建的东软创业大学,建立了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及产业项目的有效衔接起到了良好作用。

 

图片14.png

 

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刘胜辉发表报告《“以学生为中心”(SC)的本科教学:从理念到实践》,阐释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涵,以及将其结合到工程教育认证中的优秀实践。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要注重“三个中心”,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内容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认知,产出更有价值的成果。

 

图片15.png

 

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保密学院三院院长印桂生在报告《提升新工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数据驱动未来,软件定义世界》中提出,人才培养要赋能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工科的一大特点是交叉融合,因此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要发生变化,要从学科导向转向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细分转向跨界交叉融合。

 

图片16.png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张炳烛分享了宽基础、强应用、重实践的产教融合工程化人才培养与实践。为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的产业需求,学校与东软睿道展开了校企合作,变革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战技能、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图片17.png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眭碧霞发表报告《实施双高计划,打造中国特色》,围绕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信息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主线,介绍了职业情境、实践主导、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眭碧霞校长详细地介绍了学校在“双高”建设方面的总体思路,以及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的实践探索与成果。

教育的变化首先是教育工作者的变化

 

图片18.png

 

最后,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东软控股董事长、东软睿道董事长刘积仁博士在论坛上发表了名为《数字经济时代的IT教育》的主题演讲。刘积仁老师提出,“赋能就是用软件来创造,用软件来跨越,用软件来融合。所以,创新的教育,创业的教育,毫无疑问就是我们对在数字社会上一种新的商业的模式,要跨越技术的一种思考。”产业发生了变化,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变得十分重要。大学应该成为最好的孵化器和创业中心,而企业应该更好的融入到教育过程当中。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东软睿道将携手高校共同创造每一个学生未来人生的精彩,也创造我们未来世界的精彩!

对话东软睿道总裁李印杲:用真实业务场景和真实业务数据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本次论坛上,东软控股副总裁、东软睿道总裁李印杲老师发表了主题报告《双元、双真、双创、双师—东软睿道产教融合新主张》,并接受了媒体的独家专访。

 

图片19.png

 

 

      Q: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将面临一系列重大变革,大连市发展软件和信息产业20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A:这些年,大连软件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近几年有些城市的软件产业发展在速度比大连更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是是人才,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资源保障。大连正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实施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相信经过不断努力,能有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给大连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Q:针对大连软件产业的人才储备,东软睿道有什么计划?

      A:东软睿道通过和高校、政府合作,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具备就业创业能力、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目前,东软睿道已经和全国550多所高校展开了密切合作,累计为行业发展输送了20余万IT人才。我们将会不断探索,将东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更多的用到人才培养中来。

      东软睿道一直很重视对大连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我们在大连有实训基地,和东软的产业形成有机链接。我们通过细致深入的关注,能让学生尽快提升个人技能,更快地融入到产业中来,在产业中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现在每年在大连实训基地培养的学生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我们相信,在大连人才政策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我们会吸引更多学生到大连实训,并且不断扩大规模,再加上大连市的人才吸引与留住政策,会有更多的人会投身到大连的软件产业发展中,这样,大连软件产业发展人才的支撑会越来越好。

      Q:从物联网到区块链,再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而“百年树人”的教育如何应对这种技术的迅速变革?

      A:首先,教育现在面临着变革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现在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大变局里融汇着几个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人才革命。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再仅是展现知识应用的硬技能,更重要的还有融入社会的软技能,像自驱力、共情力、执行力、学习力、价值力等。我们越来越看到,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这方面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学校自己的工作,这需要有更多的和企业、和社会的协同。

      其次,教育需要走向融合。现在我们讲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好,都面临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如何让学生的能力符合既符合IT专业的要求,又要熟悉和了解所应用的行业的需求。比如,在智慧医疗方面,我们需要既懂医疗、又懂IT技术的学生,所以专业融合就变得很重要。这种融合能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会能够帮助学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Q:论坛上提到,到2025年,中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达到950万人,而我国每年培养的高等教育学生数量仅有800多万人,面对这个巨大的人才缺口,东软睿道有哪些行动和计划?在这些行动中,东软睿道的优势又是什么?

      A:东软睿道基于产业的发展经验,将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法学,通过和学校、和政府合作,构建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大学生和大学后的人才培养平台。我们在全国有15个城市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也有和跟政府一起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比如秦皇岛的东软创业大学,佛山的东软创业园。通过这些平台,我们能把人才培养工作在本地化做得很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Q:论坛上提到了“双真”的概念,东软睿道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能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A:“双真”,指的是“真实的业务场景”和“真实的业务数据”。我在论坛上举了一个例子,学校的校办工厂和大企业工厂的业务场景完全不一样;对于学影视制作的学生,自己拍的小视频和拍电影大片相比,绝不是一样的业务场景。东软睿道的核心优势就是从产业中来,并把产业里真实的业务场景拿出来,应用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去。

      另外就是业务数据。只有在真实的业务推动过程里,数据才有真正的意义。东软在智慧健康领域积累了几十亿的数据量,在智慧交通领域每天就有上亿的卡口过车记录。这些数据是在真实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再经过脱敏,就形成了可以让学生用来训练的数据。这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好处,这是在学校的课堂里、校办工厂里完全做不到的。

      所以,如果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真正适应行业和社会需求,能更快实现自己职业化发展,就需要尽早尽快通过真实的业务场景和真实的业务数据来锻炼自己,未来才能真正从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学习的专业领域里脱颖而出。我衷心的祝愿同学们能够实现人生更大的成功。

  • 资讯
  • 高考
  • 考研
  • 国考
  • 留学
  • 培训
  • 商学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中国教育时报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