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评论| 图文| 中小学| 高考| 考研| 国考| 职业| 外语| 百科| 公开课| 海外留学| 育人者| 商学院| 高校信息| 培训机构|

“自主学习研讨会”召开,学界业界共议如何“学会”学习

2021-10-12 10:06 来源:中国教育时报网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导语一:

 

“大力智能希望帮可以点燃孩子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学会’变成‘会学’”,大力教育旗下大力智能业务负责人杨康10月8日在“自主学习研讨会”上表示。

当天,来自数十所院校的专家学者、中学校长和大力智能联合成立“自主学习研究协作组”,并召开第一届“自主学习研讨会”。会议就“自主学习”理念和方式方法交流讨论,激发和提升儿童和青少年“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各界共识。学者建议,现阶段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共识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尤为重要。 “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于帮助孩子成为具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姜英杰认为,自我调节的自主学习者具备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能力,认知知识包括:知道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策略、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优缺点,而认知能力需具备监测、控制和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校里取得好成绩的保证,是一个人终生成长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学术员委会主任庞维国亦指出,一个人的自主学习水平,决定了他事业发展的水平;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他终生是否幸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昱鲲则认为,教育不能只传授给孩子现有的知识,而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研究,赵昱鲲将自主学习分为主动学习、踏实学习、高效学习、坚持学习、健康学习五个维度,强调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行为,而是从行为到能力再到动机的三位一体。

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学习”并非家长和教师放手不管。赵昱鲲总结了自主学习的“三大误区”:自主学习就是“不要喊妈”、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孩子不可能自主学习。而过度干涉同样不可取。在他看来,“全程监控”、“负面反馈”、“跟别人比较”是自主学习的“三大杀手”。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容忽视。“成长思维不是愚公移山的死磕,而是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努力”,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院中心学术组组长黄臻指出,教育需要做的是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自主学习充满美与乐,让成绩成为成长的副产品,做有后劲的终身学习者。

对此,广州第二师范学院教科院院长、教授周峰也表示,家长只有信任、关爱、尊重孩子,才有成功的教育。自律、高效、阅读、认真、坚持是拉开孩子差距的五个关键词。

 

以科技助力自主学习

如何有效驱动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越支持,学生越自主,情绪越积极,学习越投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龚少英认为,创造学生学习的自主动机非常重要。

山东昌乐一中常务副校长张福涛则建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

时间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锋认为,时间管理是青少年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必备技能,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助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养成,时间管理能力能够通过训练得以提升。

事实上,目前已有智能学习设备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实现自我时间管理。作为智能学习灯赛道的开创者,大力智能坚信“主动投入远比被动完成更有价值”。大力智能学习灯围绕“自主学习系统”进行产品设计,通过中英文指尖点读、线上自习室、双摄视频通话、学情报告解析等功能,帮助孩子自主设定学习计划、自我检查,实现自我管理。此外,该灯还通过光学黑科技,有助于预防近视,并率先通过国家权威认证——《儿童青少年学习用灯具近视防控卫生要求认证》。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企业代表,杨康分享了以科技助力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实践。大力智能学习灯以软件、硬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驱动进入学习、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掌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估学习效果。

杨康表示,大力智能希望将率先获得新国标认证的大力智能学习灯,带给每一个孩子,在帮助孩子预防近视的同时,点燃其学习动力,从“学会”变成“会学”,帮助他们一路披风向前。

 

当天,“自主学习研究协作组”正式成立,旨在推广自主学习理念,开展自主学习理论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该组织成员包括数十所高校、研究机构、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企业。未来,自主学习研究协作组将持续关注儿童和青少年自主学习研究应用,并结合科技前沿动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资讯
  • 高考
  • 考研
  • 国考
  • 留学
  • 培训
  • 商学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中国教育时报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