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两个黄鹂开展了“停课不停学”活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从应对紧急情况之中体现出来。两个黄鹂创始人肖弦弈对于企业的创新与升级也有了新的体会与感悟。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两个黄鹂的改变让人惊喜。
1、两个黄鹂少儿口才教育的核心一直是课程与老师,在这两方面一直毫不吝惜精力雕琢打磨。在疫情期间却将经过仔细打磨的课程做成了免费的口才直播课程“停学不停课”,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的呢?除此之外,疫情期间我们还做了哪些事情?
肖弦弈:一直以来,两个黄鹂引以为傲的是打造了几个好课程,培养了一批好老师。
我们的关键期口才课程已经升级到3.0版,别小看“课程升级”。“课程升级”反映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别小看“老师的培养”,口才老师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是没有这个专业的,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录用的大学毕业生稍微培训一下就可以用。
口才老师不仅要求掌握做老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学技能,还要有口语表达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能力等。两个黄鹂商学院对老师的培训有一套科学的培训体系。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凡是经过两个黄鹂培训的老师都是可以胜任少儿口才教学的,也绝对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至于疫情期间的免费课,是给孩子们的福利。在2月份的时候,我们谁也不知道疫情会什么时候结束。我当时想,疫情没有结束,孩子们的学习不能停止,还得继续啊。于是就有了“停课不停学”的活动。
今年的疫情对培训机构来说,非常难!我们能做的就是活下去,怎么活下去?开源节流。
2、从2017年我们就在准备推动线上课程,疫情的这次举动会被当做两个黄鹂OMO模式的一次现实的推动实践么?
肖弦弈:近十年来,在民营教育产业,有一个关键词叫“转型”。转型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用户普遍地使用互联网。
我们看到的一个事实是互联网替代了很多传统的产业。这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如果我们不转型,是不是也会死呢?这个忧虑推动我们一直在探索互联网在线教育,我们失败过两次。
经过这次疫情,我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中国大部分产业来说,其实不一定要转型,而是“升级”,这个升级包括:品牌、产品、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经过这次疫情,我还明白一个道理:像我们这样以线下为主的培训教育机构,也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纯粹的在线教育公司可以用,我们以线下业务为主的机构也可以用。
这次疫情,我们为什么能活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做了线下线上的融合,这就是所谓的“OMO”,我们把线下的学员全部转到线上来上课,出乎我们意料,效果还很好。
对我们来说,OMO有两种实现模式:针对B端,我们做了一个互联网课程平台,合作机构可以购买我们的课程,然后在我们的培训和指导下,开展业务,这就是S2B2C模式;针对C端,我们把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和课后服务放到网上,报名线下课程的学员也可以得到这些在线课程,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的态度是:坚守线下,拥抱互联网。
3、从不同的采访看到,我们主推课程的教学框架一直在做调整和改变,现在到了关键期口才3.0+,您认为我们在课程创新里改变调整最引以为傲的是哪些?保持不变的本质部分是什么?
肖弦弈:在两个黄鹂诞生之前,口才教育的课程是比较低级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科学性、系统性不够;二是没有区分好兴趣和专业。
我觉得4-10岁左右的少儿的口才学习是以兴趣为主的,10岁以后才会逐渐转到专业的学习,如播音主持、配音、演讲、表演、辩论等。基于此,我们研发了基于兴趣的“关键期口才”课程,这个课程独创了模块化教学,把口才教学分为:基础训练、讲述和沟通、语言艺术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既训练了基本功,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训练了表现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语言表达形态。这个创新在业内有很大的震撼,是我们引以为傲的。
后来为什么还逐渐升级呢?关键期口才1.0阶段,我们是按照年龄区分的。按年龄区分,比较适合应试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我们的教育是能力和素养教育,按照年龄区分有局限。既然是能力和素养,这个是应该分级教学的,于是就有了关键期2.0课程,我们把少儿口才的能力和素养划分为10个级别,这个工作量还是蛮大的。
又经过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内容(讲什么)和思维(怎么讲)对于表达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希望在课程的趣味性上改善和提高,于是就有了关键期口才3.0的升级,我们增加了拓展阅读模块,我们加强了思维训练,我们把所有的插图换成手绘插画,我们还拥抱人工智能,创造了火落落这个人物形象,让小朋友直接跟火落落交流互动。
我们要始终明白:课程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是用来向家长交付的,只有完成了交付,民营培训教育机构才能活下来,才能继续发展,只有活下来,发展了,机构才能更好地提高教研能力。所以说,保持不变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家长的交付。
4、之前您谈过一个企业的良心、好老师的标准,可以看得出两个黄鹂的教育情怀。请问您现在还是这么想么,有新增哪些改变或感悟么?
肖弦弈:培训教育机构的本质是教育,教育无论是提供知识,还是提高能力和素养,它是对“人”的教育,它是在塑造人、改变人、成就人。如果做得不好,我们培养的“人”就会对社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做教育必须要有良心,要有情怀。
由于培训教育机构的产品是由老师来实现交付的,所以,老师的能力和素养就十分重要了。两个黄鹂老师的标准首要的是职业道德和言行规范,其次是教学能力,再次是知识底蕴和专业技能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培训教育机构里,教研和利润到底哪一个重要?我原先的理解是,当然是教研重要,没有教研,你怎么完成交付?没有交付,又怎么能产生利润呢?
经过这次疫情,我发现,当企业没有利润的时候,教师的心就会动摇,就不会专注地去完成交付。所以,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创造利润。
我说的这句话里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利润”,培训教育机构是企业,不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运营是靠财政支持的,他们要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们培训教育机构是靠家长缴纳的学费来运营的,我们要满足家长的需要。
培训机构讲“利润”第一,不是不要教研,而是为了更好地教研,更好地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要。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挽救日航的行动中就说,日航如果没有盈利能力,日航不能确保航行的安全,也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安全和服务对航空公司来说重要不重要?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企业没有盈利能力,安全和服务也就是一句空话。这个案例对我也有很大的震撼!
5、您说要全力提升孩子们的能力素养,不只是应试教育。那么您觉得两个黄鹂得以提升少儿能力素养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肖弦弈:我觉得这个核心竞争力表面上看是两个黄鹂老师的教研能力,其实背后是两个黄鹂的盈利模型。我前面说了,没有盈利模型作为保障,老师的教研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为了打造这个盈利模型,我们从单校区的盈利模型开始做起,先做单校区的运营标准,这个标准包括:获客、咨询、试听、教学、服务、续费、组织、管理等层面,单校区的运营还要在总部的品牌和各个职能部门,如商学院、研究院、市场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的支持下才能取得效果。这个盈利模型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标准化体系。
6、在教材课程、师资和教师培养上,我们有很强的竞争力,那作为民营教育企业,我们在商业模式上有哪些创新呢?对企业的扩张与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肖弦弈:所谓“商业模式”,就是能够创造持续稳定现金流的模式。
传统的民营培训教育机构是通过开设实体校区来建立商业模式的。实体校区的发展需要较大资金。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扩张呢?这就有了传统的加盟模式和传统的课程输出模式。传统的加盟模式是利用品牌、产品和简单的运营支持来建立商业模式,传统的课程输出是卖课程。
这两个模式都有缺陷,就是只有“连”,没有“锁”,创造不了持续的现金流,合作机构还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民营培训教育机构就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把传统的加盟模式改变为特许连锁经营模式,把传统的课程输出模式改变为S2B2C模式。
特许连锁经营需要取得商务部的备案才有资质,要取得备案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单店盈利模型和标准化体系,只有具备这两点,复制实体店才能确保服务品质不变,才会有持续的盈利。两个黄鹂已经取得了商务部的特许连锁经营备案。
传统的课程输出模式不能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S2B2C是建立互联网课程平台,能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两个黄鹂也已经建立互联网课程平台。
特许连锁经营和S2B2C模式能让两个黄鹂商业模式“升级”,创造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7、不论是人或者企业,在生存、发展和创新中都需要一种信念感,您认为在两个黄鹂的各项发展创新里,脑子里需要一直绷着的那个信念感是什么?
肖弦弈:这个“信念感”就是两个黄鹂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两个黄鹂的使命就是自信表达和自如沟通成就每一个孩子。两个黄鹂的定位就是做少儿口才教育,具体地说,我们的少儿口才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表达能力和自如沟通能力。孩子具备这两个能力有什么意义?要能有所成就,这是根本目的。
我从中国传媒大学辞职之后,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两个黄鹂飞进千家万户。两个黄鹂的价值观有四句话:客户为本、合作共赢、持续创新、踏实奋斗。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构成了两个黄鹂的企业文化。
8、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人,您认为您到现在给予两个黄鹂养分最多的是哪个部分?
肖弦弈:创办两个黄鹂的时候,我是大学老师。我的教育背景是多学科背景,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学和经济学都涉猎较多,这个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对于我创办两个黄鹂是有益的。少儿口才作为一个专业是需要多学科支撑的,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艺术学等。
单一学科很难解决孩子口才的问题,为什么?孩子说话,表面看是发声,这属于语言学,但为什么有些孩子胆小不自信,有些孩子落落大方呢?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不清楚,有些孩子还口吃呢?这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为什么有些孩子表现力强,有些孩子表现力不强?这是艺术学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惧怕社会交往,有些孩子却能通过社会交往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呢?这是传播学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进步快,有些孩子学习效果不明显呢?这又是教育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此外,我还是一个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不仅懂得课程的研发规律,我了解孩子,我还懂得教学的规律,这为我培养和管理老师团队打下了基础。
9、将两个黄鹂的“语”和“文”分开,“语”着力发展少儿的口才,“文”则分出了“杜甫语文”,那么对于做语文界的“新东方”“学而思”的野心还在不在呢?
肖弦弈:“语文”教育是中国的创造,把“语”和“文”合并起来涵盖了听、说、读、写的训练,这跟欧美国家的是不一样的,欧美国家还是“语”和“文”分开教学的。
尽管“语”与“文”合并起来了,但一直以来,中国的“语文”学科存在重文轻语的短板,为什么?因为应试教育只考“文”,不考“语”。
2016年,我从和中国传媒大学辞职以后,希望把“语”和“文”都做起来,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市场上的“语文”和两个黄鹂倡导的“语文”很难统到一起去,市场上说到“语文”的时候,就特指应试教育的语文。少儿口才作为素质教育在市场上并没有归入到“语文”。 所以,当两个黄鹂叫新语文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少儿口才教育埋没了,而口才教育是两个黄鹂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顺应市场的需求,把“语”和“文”分开,用两个不同的品牌来承载这两个不同的业务,“两个黄鹂”专注口才教育,“杜甫语文”专注应试教育的语文。两个黄鹂和杜甫语文的梦想没有改变。
10、之前您说,您个人做教授影响与辐射到的人是有限的,但做教育品牌,影响辐射到的人范围会更广。现在两个黄鹂已经拥有4家直营校,500多家加盟校,累计培养了150w+的学员,某种程度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教育目标。那么现在对于教育方面,两个黄鹂还有什么期待完成的目标?
肖弦弈:做教授的影响和辐射可以是很广的,只是对我本人来说,这个影响和辐射可能有限。
做教育品牌,本质上讲,不是我一个人在干,是我领导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在干,从这个意义上讲,影响和辐射的范围更广,也更有成就感。两个黄鹂经过10年的发展,还只走了一小步,离我们“飞进千家万户”的目标还有较远的距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不懈怠,不止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