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评论| 图文| 中小学| 高考| 考研| 国考| 职业| 外语| 百科| 公开课| 海外留学| 育人者| 商学院| 高校信息| 培训机构|

从教人数学到用数学教人

2019-08-14 09:56 来源:综合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访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数学组组长、全国优秀教师 王磊

高尔基给自己儿子的信中写到:“孩子,你离开卡普亚岛了,但你在岛上种下了树,留下了美好的东西。孩子,请记住,给永远比拿愉快。”如果说给予可以得到愉快,那么教师这个职业,一生的给予足以让自己快乐一辈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数学组组长王磊在自己撰写的文章《我的成长——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中这样写到:数学不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数学学科只是一种育人的载体,育人的工具和育人的路径。数学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人——每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从教20多年来,王磊一直在探索用数学培养学生超越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严谨的习惯、理性的精神和辩证的意识,致力于用数学培育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并已桃李满天下。

“∞”:自主学习的无限可能

古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经常用来形容教师的伟大形象。少年求学时期的王磊看到讲堂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神往,当时他就想,“我自己能不能当个老师,用自己的能力,带领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去学习,我以后什么样的专业都不去做,就去当老师。”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在人们印象中数学课每天只有公式推理,是所有学科中最枯燥乏味,最不受人欢迎的科目。然而在王磊的世界里,并非只有数学公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王磊喜欢思考、善于创新、勇于挑战。

在教学和教研的过程中,王磊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到了课下简单地完成作业后,并不会再自己主动去进行学习上的研究,这种现象很普遍。他就琢磨,第一,知识对于每个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连1+1还没理解,但是有的孩子已经能计算百以内加减法了,而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只能满足绝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需求。第二,老师在的时候,学生们听老师讲课,老师不在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会自己去学习。第三,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生毕业后并不是学习的终止,离开课堂走向社会,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孩子长大了终归是要撇开老师这个拐棍的,要自己去获取一些知识、社会的经验,必须教给他们更多的能力。如果能够倡导自主学习,不依赖老师独立学习,学生们将会受益终生。”

在此基础上,王磊开始创新一种学习模式,即“前置性学习”模式。在上课之前,王磊将下堂课要讲的内容以任务单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相关要求,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提前预习课本上的内容,再查阅网络上的资料,独立地进行前置性学习,对存在疑问的问题,上课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学生通过点拨、评定、补充、更正、研讨等多种途径解决疑惑、总结提升,从而实现或生成教学目标。这种“前置性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有需求地学、有互助地学、有点拨地学、有乐趣地学、有生命力地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真正的让数学课堂,成为传播聪明的场,实现让不聪明的人 变得聪明,让聪明的人变得更聪明!

引导式教学“1+1>2”

与其他学科不同,学数学的人往往可以分为两个极端:喜欢数学的人,能从学习数学中体会无穷的乐趣;不喜欢数学的人,只会忍耐于公式的复杂和计算的繁琐。对于如何教好数学,王磊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式教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引领孩子去欣赏数学,去感兴趣,去喜欢数学,才能把这个学科学好。”王磊说。

现在很多人认为,既然自己以后不当科学家,也不搞金融,学不学数学没什么用。王磊却不赞同,他觉得即使人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数学知识本身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但是学数学是一个过程,体验的是知识获取的过程,数学能带给人不断思考、不断推进、不断甄别的能力和习惯,去引领人做事的时候更严谨、更理性。现在进入大学后,分文理专业,把学习知识的系统隔离开了,学理科的少了学文科的对文字的推敲架构信息的能力,对理科是不利的;学文科的,如果把理科的知识抛开掉的话,他的理性,他的思维严谨性方面也是一个不完整的东西。“学数学更多的是思考,需要智力因素在里面,把理科的教学做成数学的智育教育,可能让孩子的学习思维习惯更容易培养成,不把学科隔离开,让孩子喜欢这个学科,把这个学科学好,不光这个学科的知识,学习这个学科的方法,这个能力也要延伸到其他的方面。老师远远不是教授本身这一个学科,一堂课达到目的,而是从学科上引领孩子,实现学科学习的目的。”王磊总结道。

引导式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引导式教学,也要注重方式,讲究因材施教。王磊回忆道,在一次全国骨干教师公开课上,一名老师说,讲一道题讲了8遍,学生们还是不会,他开始怀疑他的教学能力,甚至萌生了离开讲台的念头。王磊分析,因为他无论讲多少遍,用的都是第一遍讲题方式,学生们第一遍对这种方式就不感兴趣,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们也没有听懂,讲再多无疑是也做了无用功。而且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彼此之间能力水平都不一样,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而且现在的学生涉猎面很广,很多学生和老师交流本科目之外其他领域的问题,老师如果能平等、积极的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是一样的个体,学生就会愿意走近老师,不再会畏惧老师,而是尊敬老师,老师再去教学生的时候,学生就愿意学,老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换一种方式跟孩子交流,能把课上得更有趣更有效。

引导式教学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在仔细看完今年高考的各科试卷后,王磊说:“并不像外界传的那么难。”王磊认为,今年高考试卷知识的信息量大了,但信息的呈现方式不一样,这就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在校外上补课班刷题。“现在的试卷容量比以前大好多,文字信息多,读不完题,答不完卷,说明学生的各种能力都需要提高。”老师们应该考虑怎样把学生阅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真正培养起来,通过纠错分析,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学习质量。任何错误都是有原因的,有知识掌握上的,有个人学习能力上的,有学习习惯上的,一道题,有的时候出错,可能不是没看懂,而是没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做题的时候,要思考出题者是什么意图,这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知识的体系是很重要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各个年级的知识,当教学时站在系统的角度去教学才是恰当的方式,站在系统的高度,引领孩子掌握知识,八方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当把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既浑然一体,又可以迁移,让孩子大脑中总有东西,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师道正能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数学教学的生涯中,王磊不仅仅履行着教授数学知识的工作职责,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王磊一直所努力的。他将数学思维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总结出出一句又一句的“至理名言”:“在有理数里,负数比零小;在生活里,没有思想比无知更糟。”“任何数与零相加减,仍得任何数;光说不做,只能在原地停留。”“丢掉了小数点,数值会变大;不拘小节会犯大错误。”

“如今,评价一个老师不再看一个老师的专业水平有多高,更多的是看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品格。”王磊介绍说,学生在世界观没形成时,走入课堂,成为老师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能量,引领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学校就是个载体平台,学生最早接触的就是老师教学的艺术、课堂的管理、学科的素养、老师的品格,甚至包括老师写字的姿势、说话的语气、口音、处事态度等等。老师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思想是什么样的,都会影响到学生他的处事,他的人生观。因此,一个老师不仅是学生学科的引领者,也是孩子的人生导师。”

从教20多年来,除了专业学科外,王磊一直坚持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他从来来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眼里,学生有学得好的,也有学得差的。学生学习不好,有很多原因,不能放弃他,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学到最多的东西。尽管教出来的每个学生不一定都是顶尖的人才,但只要是健康的,快乐的,对社会有用的,老师仍然会有成就感。

累积了20多年的教学经验,王磊是东北师范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吉林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凭着过硬的教学能力,他还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第三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一等奖)、第一届全国名师大会优秀教师、吉林省十佳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科研名师等多项荣誉。面对提拔和升迁,他婉言谢绝,他觉得,当老师失去讲台的时候,价值就体现不出来,“我最大的战场是讲台,把书教好,把孩子教育好。”

               

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0多年,王磊却从不觉得累。他说:“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很安逸的人,过的太安逸,心态老了,对自己的要求没了,人也就堕落了,人有追求就有精神。”王磊的精神头也一直很足,尽管已经近50岁了,但是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都喊他“磊哥”,他也不恼,反而觉得跟孩子们走得更近了,觉得自己是孩子中的一员,完全没有作为老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感觉。

教育者的情怀最外观的表现是温暖的内心,用一句套话说,把学生装在心里。当我们抛弃个人的功利,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尽心做好一个有“体温”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怎么会感觉不到呢?把学生装在心里与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作为班主任,我要求同学把教室打扫干净,偶尔来个示范,目的在于创设一个舒心的环境,养成一个好的卫生习惯;我要求同学认真跑操,我和他们一起奔跑,让学习的压力在口号中释放,让青春的激情在跑道上飞扬。我认为,这些细节的入心教育很重要,使同学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习惯,是教书育人朴素的诠释。

向两边延伸,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代表着果断、刚劲和一往无前的毅力。这是王磊对直线的定义,也是他对人生的定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永不停歇。“等到我退休了,开个家长学校,以前教学生,以后教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的固化模式,尽我所能,一点点去改变。”王磊微笑着说。

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出于对自身职业的敬畏,出于在乎学生的感受,不时地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即便有一天华年不再,三尺讲台上的王磊依旧青春不老,走向教育的从容和优雅。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高考
  • 考研
  • 国考
  • 留学
  • 培训
  • 商学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中国教育时报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