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指的是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高一学生在完成学业考试的后需要选择高考的考试科目,新高考方案是根据国务院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执行的,改革开始时实行的是“3+3”新高考选科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从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生物中任意选择3科,但由于师资力量限制以及大学专业对物理和历史的依赖性,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改为“3+1+2”,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物理和历史中选一科,化学、地理、政治、生物中选两科。2018年入学高一学生实行新高考方案的省份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辽宁、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新高考选科中,最难选的就是文理科,因为物理和历史最具代表性,又是比较容易拉开考分差距的科目,可以说新高考选科,完成了文理科的选择,就完成了一大半了。文理科的选择首先要先参考考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这里我们仅从考分的角度来考虑选择物理还是历史,只从成绩方面考虑这个问题其实就转变成了个人能力评估的问题,因为一般认为逻辑推理能力强的报理科,而记忆能力强的报文科,这里切记不要简单的从一时的考试成绩中做结论,因为影响考试成绩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能力,这是学生与生俱来的特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努力程度,即最近一段时间学生在该科目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能力不是太差,努力程度对分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影响高考成绩的是能力或者说是潜力,因为在努力程度上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一定的,不是花在这里就是花在那里,只有能力在这里是可以选择的变量。
那么如何考察学生的能力呢,如果给学生做了一套测试题,如何来确定多少分以上是优秀的,多少分以下是比较差的呢?80分?还是90分?恐怕没有哪个专家能够给出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答案。
这里只有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在同等条件下测试一批学生,我们不看他的具体分数,只看他的分数在这群人里面所处在的位置,如果这群人具有代表性,那该学生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就代表了他的能力水平。这里有个问题,如何保证这批学生具有代表性呢?答案就是大数据,为大量的高一学生做测试,当人数足够多的时候这个数据就是具有代表行动的,这也是大数据的典型应用。
具体的解决方案尽在公众号“马首通信”,里面有专为高考选科量身定做的完整解决方案:微信小程序“高中6选3选科”。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