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民众对整体社会变革充满期待,其中对教育改进完善也满怀期盼,教育改革的氛围仍留存;同时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阻力以多样态装扮的面目出现,例如以“改革”“规范”等样态出现。
到2018年终,教育部门列举本年度发的20余份文件作为业绩展示,多年才召开一次的全国教育大会重述了此前的原则,提出了宏大设想,缺少有效措施与路径,未能有效回应民众更为关注的教育多样性、可选择性、均衡程度、公平与实惠、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改进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降低。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推进较预期延缓,高中以下教育更趋同质单一。教育系统内部严厉与懒政并存。教育经费得到保障但使用效益不够,教师薪酬有所提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很突出。
一年整治培训机构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减负,用行政管控的方式能否持久有效缓解择校热,校际均衡不到位的情况下能否有效消除大班额都有待时间检验。
2018年中国教育改进不足之处
1.新高考进程延缓
2018年是新高考改革的第四年,各项措施在质疑声中小步缓行,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高中同城对待参加高考问题没有突破,原定于年秋季新高一入学实施新高考的第三批18个试点省份中,只有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广东8个省市按原计划启动了改革,
浙江高考英语出现“加权赋分”事件省教育厅长被责令辞职,山东模拟选科中选择物理的仅为39.52%而选择地理的高达67.86%,再现了2017年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中只有8万人选考物理的类似问题,印证了新高考方案存在系统性缺陷。一系列事件让新高考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进退维谷。
“3+3”科目组合方案确实对高中师资、课程、场地、学生生涯规划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中西部省份确实是个挑战,而条件限制有可能造成新的公平问题,与其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初衷相违,也未必能破解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健全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中小学择校现象突出等社会问题。
新高考陷入困境根本性的原因在于改革方案的不完整、不专业、操作性不强、稳定性不高,避免问题屡屡发生的现状关键在于完善方案,实施真正的“招考分离”,让高校真正成为招生主体,实现责权利一致,政府招生管理部门逐步退出自身不专业且难以负责的招生领域。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十严格”的《关于做好2019年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三减少”,实行“三取消”,防范考生申报材料中存在的论文、专利、竞赛造假;通过减少优惠分值、减少招生名额、减少自招专业,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学生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其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对高校的自主做出更多限定,显示出更多的态度,较少的思路。
2.《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遇到波折
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遇到的观念、体制、投资、权益保障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影响到民办学校,入市的民办教育股狂跌,安徽出现政府没收民办幼儿园、河南出现对新建的民办幼儿园房屋强行拆除,类似的事件在其他省市也有发生。
2016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原定于2017年9月1日正式施行,而该法《实施条例》2018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都引发比较强烈的反对声和民办学校的不稳定,到2018年底也未见公布,使该法到了实施期无法真正落地。该法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在实施上遇到难题,对民办学校的产权明定和清产核资难以施行,地方政府实行财政、用地、收费差别化扶持难以兑现,该法律制定者对实施环节的可行性考虑不充分,相关政策法规仅仅从行政管理立场出发,缺少多主体平等、深入讨论,缺少依法治教和学校责权视角,使民办学校近年来处于发展前景不甚明了,未来期望不稳定的焦虑状态。
2017年全国共有民办学校17万余所,其中90.2%为幼儿园,在校生5100多万人,在3-6岁阶段为54%的幼儿提供了教育,在保障教育供给,提供教职人员就业,承担政府该负却未能负起的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