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十九大后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研讨会举行

2019-02-01 10:42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九大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研讨会举行  
 

“‘十九大’后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20多位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与广大教育研究者、高校师生围绕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特别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进行讨论,为教育深化改革贡献智慧,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童世骏表示,举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破解教育体制机制难题,助力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探讨和回应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介绍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起草的过程、文件的定位、文件的重点,特别是“意见”对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的回应。他指出“意见”完全符合十九大精神,接下来要对如何组织实施意见内容进行全面规划,“意见”的落地生根还需要教育研究专家积极贡献力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丁晓东发表“新时代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考”主题演讲。他分析了十九大报告对教育的战略定位,服务对象、根本任务、关键内容、发展道路、发展动力、改革目标、发展方式、依靠力量、领导力量。他认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不仅仅是强调思想政治,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心怀国家。他指出目前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即顶层设计立意高远,但学校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改革动力不足,下一步需激发学校的积极性和师生的活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发表“教育诊断助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主题演讲,他提出教育诊断的概念,教育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教育诊断,每个阶段的教育诊断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介绍了关于教育需求的调查,指出每个群体都有自身发展和生存的需求,只有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才能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沈健发表“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主题演讲,他介绍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形势、他指出当前我国的教育均衡追求的不仅只是基本均衡而是优质均衡,例如全面二孩政策和外来务工子女随迁政策实施以来,对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他认为地方教育的特殊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来解决,不能用普遍的平均思路来应对地方的特殊问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党政工作部主任汪明发表“健全基础教育的体制机制”主题演讲,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点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重点关注游戏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仍然需要强调“控辍保学”,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中阶段教育进入普及攻坚阶段要注重多样化特色发展。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孙绵涛发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及其与改革的关系——《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学理探究”主题演讲。他分析了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的概念内涵、逻辑框架、生成方式、体制与机制的内在差异和相互联系,强调“意见”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机制的详细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殷德生发表“教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质量评估与提升战略”主题演讲。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优先发展教育,这为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政策基础。他对教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总体评估,指出教育支撑创新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教育政策难以满足地区发展的差异化需求。他分析了不同类型创新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的教育政策调整情况,提出要依据城市的不同转型任务实施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要促使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发表“应对我国教育的社会化趋势”主题演讲。分析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激发全社会的教育活力参与教育改革。“十九大”报告中在非教育领域提出的战略规划对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灵感和资源。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打破体制内外的财政的壁垒,开放配置教师资源打通体制内外人事制度的壁垒,培育和规范教育市场以激励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