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想必你就知道,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咖。
60后,技术出身,大学教师,92年南下创业,在一个行业泡了40年,不仅创建两家上市公司,还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攻下了管理学博士学位。
尽管他是行业和同乡会公认的大腕,但是他说:自己骨子里还是个教师。“没想过的事一干便成,想干的事反而苦等时机。”
他是佛山欧神诺陶瓷创始人、正和岛岛邻鲍杰军。他一手创办的欧神诺,如今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年产能超1亿㎡,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
下文是他亲述的创业故事。
口述:鲍杰军 欧神诺陶瓷创始人 正和岛岛邻
采访:叶正新
从1978年上大学算起,到现在算入行四十年。
说实话,刚开始并不喜欢这行。上学的时候,戴着校徽出门都想把它摘掉,觉得学校太小,又是学陶瓷的,天天跟泥巴打交道。直到今天真正去热爱它。
这些年我读了一些书,读硕士、博士,又做了两家上市公司,脑袋里装满了战略性的思考,现在做“归然书院”(面向中小企业老板的公益培训组织),等于是从企业家变回教师了。
从0到1,创建两家上市公司
1978年,机缘巧合我到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前身),读陶瓷机械设计——估计全球只有这里才有的专业,毕业后留校做了十年老师。
1992年,我带学生到广东佛山一带实习,目力所及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一派热闹的景象,和景德镇反差特别大。那时刚好碰到邓小平南巡,我还在街头的橱窗里看到相关的报道。
我们有很多校友在佛山,短短一两天聊下来,我决定:过来!然后到邮电局打电话给我太太,没想到她竟然一口就答应了。那时我们才刚刚分了新房,马上就要评副教授了,但还是决定到外面闯一闯。
就这样,匆匆就过来上班了,没有深思熟虑和预谋。
可是好景不长,过来3个月后我发现,这边的环境虽然开放,但有的地方还比较保守。对待我们这样的外地人,他们可能会用你的技术,利益上可能不一定考虑到。
当时就想着去“炒更”(粤语,做副业的意思)。那时,“星期天工程师”已经热火朝天。后来又和大学同学等一起从“炒更”到开始了创业,做陶瓷装备。记得是在佛山火车站旁边,租了一间100多平米的房子,条件简陋,在楼道里做饭,吃饭就蹲在地上。
中国陶瓷虽然厉害,但是当年的制造装备(包括磨边、抛光、压机等)都是进口。我的专业是陶瓷机械设计,同时还辅修了陶瓷工艺,动手能力比较强,我们从磨边机国产化开始,到抛光机,终于在1998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全自动液压压砖机,等于是攻下了建陶装备国产化的最后一座堡垒。那时候,我们在行业里差不多就算当老大了。
直到2002年(科达机电)上市之后,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
科达的大股东觉得企业太大,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把科达分拆成了几个公司。作为二股东的我,就来了欧神诺,成为它的大股东。
以前,我把企业当成一手养大的儿子,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创业最艰苦的时候,整天不归家,太太埋怨我没时间陪她。当时确实是这样,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其他的?
由于某种机缘,大家分开之后,科达还像我儿子一样吗?其实它和我没关系了。之后我把科达的股票清仓,再没有买过它一股。而今天,欧神诺已从最初的一个试验工厂,长成了年销量近一亿平米的建陶企业。
企业小的时候,就像我们的孩子,需要被照顾;企业长大之后像个恋人,互相依靠;再到以后,企业就变成了我们的父母,反过来照顾我们。
所以,随着年龄大了,我渐渐退出一线经营,最后也只作为公司(欧神诺)创始人、股东存在。
管理,责权利要统一
管理的核心,我一直强调“责权利”——责任、权力、利益,一定要高度统一,并随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