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要求的提出,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指挥棒落下,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科技能力的人才成为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天府之国,通过共建创新教育实验室,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丰富性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成都市华阳中学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之路。
从2013年到2018年,华阳中学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入国家英才计划培养及因创新潜质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据统计,2018年获得全国/省级青少年科技类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多达57项,因创新潜质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人数也达96名,2017年进入国家英才计划培养的学生人数也达到5位,占全省比例20%。
凭借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杰出表现,华阳中学获得了全国素质教育特色示范高中基地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等国家级荣誉,在四川省的教育发展中跑出了“加速度”,成为当地创新教育特色示范校。
借船出海:共建创新教育实验室 为学生全面发展铺好路
华阳中学创新性人才培养之路,可以追溯到2004年。从确定启动科技创新教育后,华阳中学开始组建科技创新教育中心,设立科技辅导员,着手开发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到2012年,华阳中学正式展开STEM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并专门成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通过创新教育课程学习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早期培养。
华阳中学创新教育负责老师张晓容认为:“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丰富性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激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创造,能促进其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唤醒他们,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需要丰富多样的课程支撑。
为此,华阳中学根据创新思维发展规律设计了学科课程、技能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并以开放的心态寻求社会机构和教育组织的合作,引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果应用平台——创新教育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选择机会。
利用创新教育实验室提供的覆盖工学、理学、人文、经管、社科5大门类37个专业方向数百个课程的丰富资源,华阳中学采用引入-探究-解释-评估-扩展5E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兴趣领域进行研究性学习。
“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课程不局限于知识的学习与记忆,而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支点,在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形成创新课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课程的丰富性和卓越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张晓容表示。
在具体实践中,华阳中学每周安排一节课让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登录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学习。在创新教育实验室 硕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度理解兴趣领域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创新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对创新教育的持续投入,华阳中学一步步稳扎稳打,在创新路上结出丰硕果实。以进入国家英才计划培养为例,从2013年的0位学生到2017年的5位学生,华阳中学一跃成为全省第一。
(图:华阳中学学生在进行创新研究和学习)
铺路搭桥: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在张晓容看来,通过创新教育实验室的大数据服务,学校可以获得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的数据记录,生成可视化的数据报告,这些都为学校调整创新教育方向提供参考。
“其实学生没有什么三六九等,只要找到合适的手段、体制解决学生的发展、成长问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他们的优势潜能,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拔尖人才。”张晓容认为,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的思维和生命情感,并深化思维、情感活动,做出明智的发展路径规划。
创新教育实验室提供的丰富课题,也让华阳中学的学生得以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而增加对所选专业的认知和了解,这也避免了出现学生进大学后发现专业不合适的情况。根据华阳中学对2015-2018年度56名因创新潜质自招录取进入大学的学生进行的追踪调查发现,47名学生(占83.9%)学业成绩成上升趋势,23名学生获得相关科技创新奖励。
(图:在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华阳中学4个学生2个项目全部获得一等奖)
“华阳中学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是核心,学生发展是根本,开发师生潜能是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标。”张晓容表示。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科技创新教育网络,创建室内外一体、校内外互补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与经费保障机制……华阳中学以创新励成才,以创新谋发展,跑出了教育成长“超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