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儿童自发的行为才被认为是有教育意义的,一切都要通过儿童的“自觉”行动来进行。
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是,有个孩子是走读的,人家每周回家一次,不哭;他每天都回家,早上和妈妈分手时还要大哭一场。
孩子愿意来上学,不是学校的功劳,你也不要高兴太早,说不定哪天他就不愿意来了,如果他不愿意,劝说又无效,你不妨学学孟母。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儿童有什么值得崇拜的,谁都曾经是儿童,谁都从儿童走过来,那些饱经磨难而不失纯真博大心灵的圣贤才值得崇拜。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而且你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他的自己觉。小孩子就像个小动物,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化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意志力。
不要学习经典,就束之高阁;不喜欢父师管教,就放任自流。吃、喝、玩、乐——听起来像笑话,但这确是西方现代教育的精髓!
所以后来新的孩子入学时,我都预先给家长说,不要以孩子愿不愿来上学来判断学校的好坏,来不来上学是家长的问题,到了学校能不能学好才是学校的问题。
现代西方教育没有看到这一点,它没有看到人性的两个层次,没有看到人性在人生命中展开、实现的复杂过程,它把生命看得太死煞,太呆板了!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祖辈父师的经验当然都不重要了。
家里要求严格,孩子就“自觉”地来上学;家里太松散,父母信心不坚定,孩子就不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