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预防“心灵之殇”,必须行动起来

2018-12-15 09:5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预防“心灵之殇”,必须行动起来

为什么孩子进了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实,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初露端倪。中国人民大学的俞国良教授曾打比方说,心理问题就像煮饺子,可能在幼儿园就“下锅”了,但到高中、大学才浮上来。那么,家长要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呢?

1 丰富心理营养,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简而言之,自我价值感是指人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的重要性。如果用一棵树来比喻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自我价值感则是这棵大树的根系。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让他们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东西,他们就会努力学习,用优秀的行为去展现自己的价值,哪怕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将这作为成长的机会。就像大树有着扎实、稳定的根系一样,即使遭遇风雨,也会将自己的根系扎得更牢、更深。

我们知道,每一位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爱,让孩子健康成长。然而,很多时候孩子却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因此,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爱,针对孩子的需要提供丰富的心理营养,让孩子感觉到“爱”始终就在身边,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可以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对父母的信任,体验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然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追求独立与个性化的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给予孩子接纳、理解、尊重和信任等心理营养,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成长的力量。

著名的婚姻家庭问题专家盖瑞·查普曼认为,爱的语言包括:欣赏、鼓励的语言,赠送礼物、身体接触、服务的行为、一段有品质的时光。很多时候,家长是通过赚钱养育孩子、给孩子做饭、收拾房间等服务的行为来表达爱的,但是孩子却期待父母能给予他们欣赏和鼓励的语言,或者陪伴他们,度过一段有品质的时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经常反省自己:我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能让孩子体验到爱、安全感、归属感与信任感?这样才能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爱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

2 培养使命感,引导孩子确定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美国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多次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但最终幸存下来,并创造了“意义疗法”,将人生目标视为一种能让个体活下来的内在力量。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在充满死亡气息的黑色集中营里,那些有着人生目标、坚定信念和意义感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活下来。

一个有过多次割腕自残经历的小学生问咨询师:“老师讲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竞争的结果。上万亿个精子经过激烈的竞争,只有赢的那个精子才能和卵子结合,才有了我的出生。从小到大,我就一直和别人竞争,不是我赢,就是我输。我赢了,会害怕下次不能赢;我输了,又觉得自己很没用。如果一辈子都在竞争输和赢,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这些话说出了很多学生内心的困惑:我们努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比别人强?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还是让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父母要帮助孩子确立有意义、有使命感的人生目标,将孩子的人生目标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结合起来。如孩子的人生目标是“将来赚很多钱”,父母可以问孩子:“你赚了很多钱以后,可以为别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你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可以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通过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有些孩子认为,确立目标只会让自己感到更加焦虑和无望。只要没有达到目标,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即使有一天达到了目标,在片刻的快乐之后又会陷入追求新目标的焦虑中,因为达到目标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显然,这些同学将目标当作自己必须要达到的一种“要求”。

父母要引导孩子确定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并将之作为努力的方向。孩子朝着目标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做越来越好的自己。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欣赏,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喜悦。在接近目标的途中,他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接纳他们的现状,欣赏他们的努力,帮他们将挫折转化成为历练自己、自我提升的珍贵礼物。

3 进行有效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每个家庭都有温馨的幸福时刻,那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无须考虑如何沟通,大家的语言、身体姿态都已充分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接纳与爱。然而,当家庭面临压力和冲突时,一些父母往往会运用讲道理、指责、命令、威胁等方法应对,导致亲子关系恶化,沟通失效。那么,当亲子之间存在分歧和冲突时,父母要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觉察——回到当下。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