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解读

2018-12-31 13:04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虞永平)题:努力发展以质量为导向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解读

      编者按: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有力地回应了老百姓对公平优质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意见》抓住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全面系统、明确有力的治理措施。为深入理解《意见》精神,学前周刊邀请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以飨读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35条意见紧紧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二是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坚持公益普惠是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实施公益普惠的目的,也是学前教育的根本追求。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对幼儿成长的支持和促进不断增加,本质是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幼儿为中心,真正确立质量意识

 

      总体质量还不高是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意见》指出:“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包括“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等问题,这些都指向学前教育质量,必须切实有效地加以解决。

      普及学前教育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优质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根本追求,有质量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聚焦幼儿,着眼发展,关注整体,注重差异,是推进以幼儿为中心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原则。举办和扶持有质量的幼儿园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

      长期以来,衡量学前教育的发展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园数量、教师数量及入园率等外显指标,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状态、学习环境及资源、课程等质量因素关注不够,还没有真正确立学前教育的质量意识,以至于很多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长期存在并愈演愈烈。因此,逐步确立学前教育的质量意识,把握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形成提升教育质量的路线图和行动方略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幼儿从被忽视到被尊重;教师从单一的实施者转化为课程建设者;教研从例行活动变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案从讲稿转化为行动方案;环境从墙面转向时空、材料和关系;资源从购置转化为多途径的获取;评价从表现到关注表现及蕴含的经验等。然而,保教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困境依然存在,广大保教人员的质量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质量管理的举措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落实。


改善教育环境,增进幼儿有益经验
 

      完善办园条件,保障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意见》指出:“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幼儿园园舍条件、玩教具和幼儿图书配备应达到规定要求。”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相互作用中增进经验的。因此,为幼儿准备适宜、丰富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本的园舍、玩教具和图书能确保幼儿基本的学习需要。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增进幼儿有益经验。《意见》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空间、设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索、安全、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玩教具,防止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教师设计的环境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环境的适宜性和丰富性影响幼儿获得经验的质量,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对幼儿来说,活动决定经验,材料又决定活动。因此,环境和材料等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资源应该与幼儿年龄段相适应。教育资源是一个体系,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呈现,幼儿应拥有选择材料的机会。因此,挖掘和利用资源是幼儿园教师十分重要的工作。


研究保教过程,建立良好师幼关系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