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培训机构 > >>  正文

MORE图说教育

刘尧:大学排名机构也需规范引导

2018-12-25 08:50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近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以其“大学星级排行榜”在教育界引发关注。赞誉者有之,认为这种分级分类的排名更为科学;批评者有之,认为星级排名只是个噱头,名实不符。

 

事实上,我国数十家大学排名机构每年都会发布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如何拨开云雾,看清大学排行榜的真相呢?

 

不同的大学排名机构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不同,评价结果大相径庭,并引起争议在所难免。比如英国赫特福德大学1999年在《每日电讯》发布的排行榜上排名第38位,但在《金融泰晤士报》上排名第61位,在《卫报》上是36位,在《泰晤士报》则是83位。再看我国,南京大学在《2002中国大学100强》中排名第3,在深圳网大的“2002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名列第5;而在深圳网大排行榜上列第9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在《2002中国大学100强》中仅名列第44位。

 

这是因为大学排名是建立在大学评价基础上的排序,既然是评价,其结果受到评价目标、指标体系、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任何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结果,所以大学排名结果的千差万别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要作出真正“客观公正”的排名是极其困难的,任何非单因素的排名都有主观性,比如很难准确获取评价指标的信息,对多样化大学进行单项排名还是综合排名都很难作到可比,难以完全做到独立调查的客观性,等等。

 

由于目前的大学排名更多是一种竞争机制、一种社会影响,各大学都会对排名结果做出反应并采取行动。从积极方面来说,不外乎对学生选择大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激励社会人士批评和关注高等教育,使大学获得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从而产生社会影响。另外,还能揭示大学的实际情况,找出大学的发展潜力,供各级政府决策时参考。如果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可以激励大学之间展开竞争,从而形成各自大学的特色。

 

从消极方面来看,大学排名的刺激作用是巨大的,有可能误导大学的发展方向,正如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所说,“大学排名像是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很多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排名,不得不按照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另外,如果在缺乏制度安排的情况下,也难免会出现通过造假、游说、贿赂等手段影响排名的潜规则现象。

 

教育部有关人士曾明确表示,“第一,我们不搞任何排行榜;第二,我们不赞成任何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活动;第三,我们尤其不赞成不实事求是的、没有科学基础的大学排行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有责任提供规则服务。因此,当务之急是政府要采取措施,建立大学排名机构的资质审查制度,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积极引导这些机构依法开展大学排名,独立承担相关责任。另外,社会各界要以平常心看待大学排行榜,尤其是大学,只能将排名结果作为工作参考,而不能把提升名次作为学校发展目标来追求。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教授、所长)

 

更多阅读

 

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榜:北大92名政要居首

 

《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出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