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普及应用,手机APP 在校园和学生的课后学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类在线学习辅导类App相继出现,获得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然而,学习类APP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APP上的不良信息也随之进入校园。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教育专家徐波日前在出席一次教育研讨会期间表示,“对进校园的App加强约束和规范正当其时”。
徐波认为,教育部出台通知,要求排查、专项整治并禁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背后,是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内出现了一些有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App。这些APP有的利用抄作业、公布成绩排名,搞题海等增加学生负担;有的包含了不少游戏、娱乐的内容;有的App甚至还出现了大量不雅、污秽内容,严重污染了中小学生绿色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习类App发展到现在,为何“变味儿了”?徐波认为,除了监管机构监管滞后之外,相关企业过于注重市场效益和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也是重要原因。但徐波同时也表示,教育部“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也绝对不是对App“一棒子打死”。相反的是,政策欢迎适应社会发展、契合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满足学校和家长学生需要的先进教育App。如何让学习类App不再“变味儿了”?徐波给出了三点意见。
App平台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平台应当承担起内容审核、信息安全、运行保障、依法获得行政许可或备案、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徐波表示,平台的经营者,应当依法依规地开展经营活动,对内容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核。
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准入标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学习类App的乱象已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内容缺乏分级制度,对于信息的判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徐波认为,App应制定特定的更细化的监管规则,实行实体与网络一体化监管,务必确保内容合法合规,要落实好除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双审查”制度,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和作用,对失信和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学校、老师、家长多方参与,共筑安全防线。对于相关学习类App,作为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应该把好第一道关,在推荐给学生或孩子使用前,自己也应当安装使用,一旦发现有不健康内容或者软件不适用,应及时摒弃或卸载停止使用,“提前对学习内容进行过滤,形成群防群控,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编织起强大的安全滤网。”徐波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