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4点,刚用完化疗药的黄陈诺维有点精神不振,在医院的儿童学习屋里玩了半个小时拼图后,在母亲的搀扶下走回了病房。病床旁边,摆着他喜欢的各类读物,侧身躺下的黄陈诺维瞥了一眼书,合上眼睛进入了睡眠。
“第二个疗程的药物有点重,很容易让人犯困。”母亲陈娟把他的作业册和书本收拾整齐,“平时,他会在学习屋里待整个下午,在那里看书、写一个小时作业,再玩玩拼图、下下象棋。”
今年7岁的黄陈诺维,本该在绵阳市安昌路小学升入二年级。暑假时,他计划提前预习二年级的课程。不料一场意外突然降临,一连10多天的持续低烧后,黄陈诺维被确诊为“经典霍启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
入院治疗两个月来,重返校园一直是黄陈诺维心心念念的事。为了不落下学习进度,他让父母从绵阳带来课本,每天看书自学。他说,长大以后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治好小朋友的病。”
但如今,高昂的治疗费用却成为这条梦想道路上的第一道障碍。
住院期间迷恋“学习屋” “有种在学校的感觉”
入院前,黄陈诺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一年级下学期,语数外三门课,他全部满分,被评为“特优生”。
住院期间,看书学习成为黄陈诺维的最大爱好,如果没有化疗,他每天上午看语文、做数学,下午练习英语,“几乎每天都是如此,也没人监督他”。陈娟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儿子每天在一款英语学习APP里的练习记录,连翻几页都是满分,偶尔出现一天空白,就意味着因为化疗而中断练习。
主治医生周晨燕说:“每次来到病房,都看到他在认真看书写字,时而还会问一些问题,跟其他小朋友完全不一样。”病床旁边,各类练习册和儿童读物堆得比枕头还高。“一有时间,他就在床上搭起小桌,铺开书本认真学习,丝毫不受旁人干扰。”
每周二和周五,是医院儿童学习屋的开放时间,那是黄陈诺维最爱的去处,“在学习屋里,儿子喜欢看看书,再跟其他小朋友玩玩游戏,几乎整天都不愿离开。”某日,陈娟问及为何着迷“学习屋”,儿子脱口而出,“那里小朋友很多,有一种在学校的感觉。”
刚读完题就算出结果 辅导老师“吓”到了
上个月,医院通过社工组织给黄陈诺维找来了三名大学生志愿者,给他辅导语文、数学和英语,一周补习三次,每次固定两个小时,“一开始还担心时间太长,达不到预期的辅导效果。”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生赵丽娜负责教黄陈诺维英语。
她说,黄陈诺维可以全程两个小时保持极高的专注度,让她都感到压力,“他对学习的兴趣极高,学习的劲头也很浓,两个小时甚至显得不太够用。”
负责辅导数学的孙越告诉记者,到病房的第一天,黄陈诺维的表现就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中途还走出病房,向周晨燕述说他的担心,“刚读完题,他就算出了结果,我心里都有点打鼓,害怕能力不够辅导不好。”
黄陈诺维的表现让周晨燕也很惊讶,“一般来说,病人因为要接受化疗,精神状况跟普通人相比要差不少,同时,受药物的影响,情绪波动会很大,做事时也很难集中精力。”周晨燕直言,从业二十多年,黄陈诺维这样的“特殊”病人还是头一次见到。
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前提是费用跟得上
最近,黄陈诺维开始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药物开始逐步加重。30日下午,用药后的黄陈诺维早早走出了“学习小屋”,回到病房悄然入睡,醒来后,喝了两口稀粥,便在床上搭起小桌,铺开练习册,背老师刚教的乘法口诀表。
周晨燕透露,黄陈诺维的“经典霍启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目前处于三期,治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只是这种疾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为避免复发,还要长期用药物进行配合治疗。”
但费用是头拦路虎。黄陈诺维的父亲在广告公司工作,母亲是超市的财务,为给儿子治病,已经花掉了多年的积蓄,后续的治疗和药物费用让这个家庭束手无策。
陈娟告诉记者,目前,通过轻松筹等渠道已经为孩子筹到12万元,但仅化疗阶段费用预计就在15万元左右,“除了钱的缺口,为避免复发,化疗阶段之后还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淋巴瘤治疗的药物全部需要进口,费用也很昂贵,比如用于中粒细胞和白细胞恢复的药物,一小瓶就要几千块。”
“但看到儿子对学习的渴望,我们也有了动力,就算再难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早日重返校园。”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兴隆 赖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