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吉林:大学生“学习筑梦”在行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吉林篇
“学习筑梦”,这是2018年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出的最响亮声音,打造的最鲜明标识。
“学习筑梦”,学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年时间里,吉林省通过深入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高校思政工作发生了深刻变革。
学习课堂,阵地全覆盖。既夯实思政课老阵地,又开辟“学习筑梦”选修课、课程思政新阵地,各类课堂齐声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新时代新思想入脑入心。
教师教学,自我革命。专业课教师学深学透新思想,当“学习导师”,做“大先生”,吉林高校教师在“学习筑梦”中践行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学生成长,经历蜕变。在自己讲思政课中提高获得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吉林大学生在各类平台中学习提升,正努力将成长成才的青春梦融入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岁末年初,在吉林,“学习筑梦”仍旧火热。
课堂:渠道更宽广,阵地更全面
从一开始,吉林就把奋力打赢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攻坚战,作为“学习筑梦”的重头戏。
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吉林在师生角色转换上做起了文章。连续举办两届的全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吸引800多个学生团队、5000多名大学生参加。他们在由被动听向主动讲的转变中,对思政课的兴趣空前高涨。
2018年10月末,两届大赛获奖课程巡回展示,在全省高校再掀高潮。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刘强“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一课,让长春中医药大学王新老师颇有感触,“没想到一名大学生能把思政课讲得这么好,这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了压力”。刘强在参加了思政课大赛后创办了学习社,他的另一课程“强国一代”,已在大中小学宣讲29场。
水到渠自成。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思政课教学改革已在吉林高校悄然展开。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上个学期,大学生们开始对《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爱不释手,这都源于学校“说、讲、读、赛、网”思政课教学改革。主题说课、讲思政课、研读经典、以赛代考、网络微课,使思政课堂实现有效翻转,大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
“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的表现可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到本学期初,全校有9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张洪昭惊喜地说。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吉林思政课建设再发力。2018年,吉林在全省高校新开一门“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本科24学时1.5学分在一、二年级开设,专科12学时1学分在一年级开设。
虽是选修课,但课程建设标准却不低:要求结合办学特色自主设计教学专题,要求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紧密对接,要求课程主要由名师专家来讲。
作为试点高校之一的长春师范大学,单是选修课方案研讨会就开了11次。最终,筑民富国强梦、筑文化自信梦、筑青春报国梦等12个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专题出炉。
课程甫一开讲,便得到学生热烈追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端民主讲的“新中国GDP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逆袭之路”场场爆满,学生张安晶说:“从来没想到经济专业课居然能和思政教育结合得那么紧密。”
随着选修课在全省高校全面开讲,紧扣时代命题,回应青年关切,引领青春筑梦,已成为吉林高校“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的共同特点。
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吉林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上举棋落子、排兵布阵。
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春科技学院商学院教师田雨虹说:“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极为必要,专业课教师理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不久前,她被评为学校课程育人先进个人。
和田雨虹一样,全省高校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原本要求每校先期遴选两门专业课进行试点,结果由于专业课教师热情特别高,一些高校试点课程达到十几门、几十门。2018年末,省教育厅在开展“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申报时,不得不压缩高校申报数量。
教师:突破自我,飞跃提升
“光”耀中国梦,是长春理工大学教师付跃刚主讲的一堂“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
付跃刚从5月16日“国际光日”讲起,把思政课、光学课、通识课紧密结合起来,赋予课程哲学思辨和人文思考。
台上,付跃刚娓娓道来。台下,学生们心潮澎湃。难以想象,付跃刚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工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