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一个在App中特别常见的功能,从运营层面它满足了推广需求,从用户层面则满足了用户对外塑造自我形象、分享自我点滴、宣扬价值观等需求。这次我将分析五类常见应用(社交类、内容类、电商类、美化类、打车类)的分享机制,从中反推出不同产品的产品目标、业务逻辑对分享机制的影响;接着,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几种分享机制下不同操作流程的优缺点。
一、每类产品分享的内容形式不同种类的产品会因为不同的产品性质导致不同的分享内容,而不同的应用也会根据自身产品的目标作出相应的内容设定。下面将分别分析每类产品中不同App在内容方面的区别。
1.1 社交类此类产品分析了微信与微博两个社交领域的大头。
微信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朋友圈状态(不可转发)、公众号的文章;名片、公众号;H5活动页
微博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单条微博、文章、话题;个人主页;H5活动页
1.2 内容类此类产品主要选择了问答型的知乎、新闻聚合类的今日头条,内容社区MONO以及菜谱交流社区下厨房作为分析对象。
知乎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回答、问题、文章;个人主页
今日头条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详情页、新闻专题页;动态
MONO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午茶;单内容(视频、音乐、画册、海报);专题;站点
下厨房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菜谱、菜单、商品、作品;推广文章
1.3 电商类此类产品主要分析了淘宝(传统型电商)、活动行(活动聚合类电商)、下厨房(内容社区导向的电商)
淘宝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详情;品牌专题详情、淘宝头条、店铺详情;分会场(超实惠、天猫精选、特色好货、热门市场)
活动行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详情、专题、关注的主办方
下厨房(市集)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详情
1.4 美化类(工具类)此类产品主要对美图秀秀、MIX、Snapseed、Hipstamatic以及海报工厂、Photocollege进行分析。
除了MIX可以分享美化后的图片以及滤镜以外,其他的产品都是以分享美化后的图片为主。
1.5 打车类(工具类)此类产品主要分析了在这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的产品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
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推荐页;活动专题页;积分商城活动页;行程单
二、从分享的内容出发,反推产品与业务逻辑 2.1 社交类分享功能对于社交类产品的价值是围绕“个人”,辐射出各种形式的内容,通过内容连接不同个体,从而提高用户粘性。用户通过“分享”实现个人价值观、态度的分享与传递,对外建立个人品牌形象, 同时实现信息交流互通;产品通过“分享”可以实现对外推广,引入新用户,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机制实现活动的传播与扩散。
但不同产品的不同目标也就导致了分享机制的设计会有所侧重。比如,微信的朋友圈状态不可转发,体现了“私密性”的产品目标;公众号的文章只能分享给微信好友、朋友圈或QQ好友,凸显出它作为社交平台的野心与信心;好友名片和公众号只能推荐给其他好友(而不能在朋友圈进行分享),说明微信对分享功能的定位精准,没有冗余,此外也避免了一些公众号的恶意营销。
微博 相较来说就有所不同。首先,每条微博是可以快速转发的(转发按钮直接放在每条微博下方),这与微博的核心价值(快速实现自我声音的传播)切合;其次,单条微博、文章、话题、个人主页的分享平台不仅包含了自家的微博、好友圈、私信和群(根据分享内容的不同会稍有区别),还有其他各大平台的自媒体和社交好友,这与微博的产品定位有关,因为微博相对于微信来说更加开放,里面的内容形态多种多样,涉及的社会热点、新闻等比较参差,因此不好将口收的太紧,要给用户尽量多的发挥空间与利用空间。此外,多样的渠道也能引入更多的流量。但粗犷的管理方式与不精准的产品定位必然会造成内容冗杂、用户素质参差,这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等工作增加了难度。
通常,分享的扩展组件不仅包括分享渠道,还会有一些针对当前页面的辅助功能,比如针对内容型分享常见的“举报”功能;而微博中围绕业务增加则是“帮上头条”功能。
2.2 内容类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