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国产电影拥有如此撼动人的力量了。原本它的正式公映日期是7月6日,但通过大规模点映,网上已好评如潮。
截至7月4日晚间,超过七万名网友在豆瓣上打分,取得了平均9.0的高分,暂列2018年所有院线片口碑榜首,也是华语片影史第九部9分电影。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影片公映之前,台词已经刷屏。
在此情境下,该片宣布提档至7月5日,早一天与更多观众见面。
《我不是药神》由80后文牧野导演,宁浩和徐峥监制,徐峥主演。自6月30日开启全国点映以来,从学者、专业人士到普通观众,每一位走出影院的人,都在为它鼓掌。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影片的完成度太好了。从人物塑造到细节铺垫,从情绪到表演,从节奏到叙事,都可谓达到了国产片难得的成熟度。甚至,它的分寸感和从容感,是许多大导演都没有的……如果这部电影被市场认可,一定会推动中国电影在经典叙事上有整体性提高。”
影评人史航评价:“让病遇见药,这电影做到了。”
更多人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被类似话刷屏:“笑着笑着就流泪了。”
“看哭”并不是衡量好片的绝对指标,但当一部作品能在曲终人散后仍绕梁三日,其珍贵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我不是药神》是主创们轻轻拨开喜剧、闹剧的浅表,去探触人性的复杂岩层。在这个故事里,人人都有困境,人人都值得“理解之同情”。当他们在伤痛里抱住了良善与希望,银幕前的观众自会热泪盈眶,同时血脉贲张。
正与反:没有“完美先生”,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反派
有人把影片喻为“平民英雄的胜利”。这话只有部分正确。徐峥饰演的程勇绝非“完美先生”,他的出场或曰动机开门见山,“我不想做救世主,我就想赚钱”。与其说影片主人公是个拥有高尚情操的人,不如讲——他是一路被机缘裹挟着向前、不由自主牵扯进道德场,又在最后完成自我救赎的人。
开篇,程勇困在了窘境里。他开着一间卖“印度神油”的小店,上有养老院里身患重病的老父,下有即将跟母亲和继父移民的八岁儿子。他需要钱,但他投机、懒散、打老婆的人物设置,又很难叫人同情。
此时,王传君饰演的白血病人吕受益从天而降,是他让程勇第一次听说了印度药。程勇独自前往印度寻药,那一段还原了他的商人属性。
“中国有非常惊人的市场”,他说服药厂老板把中国独家代理权签给自己,目的是赚更多的钱。
“more money, more money”,印度走私货轮业主跟他讨价还价,也是人性贪婪的一面镜子。
带着第一批仿制药回国后,程勇需要“打开销路”。吕受益又是牵线人,他领着程勇走进慢粒白血病病友的世界。
吕受益像是个引子,把程勇带到了谭卓饰演的刘思慧面前,然后是杨新鸣饰演的牧师、章宇饰演的打工仔“黄毛”,渐渐地,一支“代购小分队”成型。“小分队”里,程勇固然是从差价里谋利的商人属性,其他成员呢?他们虽各有各的痛楚,但也各自获益。没有人摒弃得了私心。
影片里,所谓“正方”不是圣人,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也未彻头彻尾良知泯灭。王砚辉演绎的张长林就是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