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1月29日電(劉政寧)1月29日下午,重慶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記者會。會上,重慶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市中新示范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沙坪壩區委書記江濤代表、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代表、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立杰等五位嘉賓,根據各自工作領域,介紹“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韓寶昌介紹相關情況。饒果 攝
韓寶昌:中新項目為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注入新活力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第三個合作項目,作為國際合作項目,它是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平台之一。”中新示范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透露,目前已累計簽約156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24億美元,在金融服務、航空產業、交通物流、信息通訊等重點合作領域以及教育、醫療、養老、旅游等領域,推動了跨境融資、機場商業合作、“陸海新通道”、中新數據通道、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萊佛士醫院等一批項目落地,為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陸海新通道”是重慶最重要的對外開放通道之一。韓寶昌說,截至2018年底,“陸海新通道”已實現常態化穩定雙向運行,與中歐班列(重慶)實現無縫銜接,成為連接“一帶”和“一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性通道。同時,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於2019年1月初奠基,將依托果園港區和魚嘴貨運站,通過整合水、鐵、空、公等多種運輸方式,建成示范性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
韓寶昌說,重慶去年積極推動與新方簽署《深入推進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信息、通信及媒體領域的合作備忘錄》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中小科技企業創新中心備忘錄》,設立中新信息通信領域創新發展資金,從機制上全面推動信息通信領域合作。目前,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方案已編制完成,並通過中國工信部專家評審,今年有望啟動建設。
韓寶昌表示,重慶將進一步推動政策創新和項目落地,全力打造“陸海新通道”、中新數據通道、中新金融科技示范區、中新航空產業園和中新金融峰會等標志性項目建設,同步推進中新金融跨境融資、中新智慧城市試點以及教育、醫療、旅游等其他領域合作,進一步提高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可視化水平。同時,發揮好以點帶面作用,積極開展三方合作,推動新加坡及東盟國家大企業參與項目建設,並帶動重慶企業拓展東盟市場,實現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的互聯互通。
江濤介紹相關情況。饒果 攝
江濤代表:做大做強“創新”和“開放”兩大核心動能
在多年的發展中,沙坪壩布局了一批國家和市級戰略平台,積澱了許多的發展基礎和優勢。會上,重慶市人大代表、沙坪壩區委書記江濤表示,為下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沙坪壩已集聚了創新資源富集、開放平台眾多、產業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名醫名校集聚、門戶優勢獨特、生態環境優美等七大優勢。
“這次全市‘兩會’明確指出,2019年要持續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高標准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要持續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江濤說,這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戰略工作布局,與沙坪壩區息息相關。
江濤表示,作為建設重慶科學城、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主戰場,沙坪壩區扛起大區責任、擔當大區使命,充分利用好大學城、物流園、微電園等戰略平台,做大做強“創新”和“開放”兩大核心動能。
他表示,既要矢志不渝狠抓創新,搭建創新平台、完善創新機制、集聚創新人才、引育創新產業,讓沙坪壩在參與新一輪對外合作和區域競爭中佔據更多優勢。同時,也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通過推進大開放、促進大流通、集聚大產業、實現大發展,以開放為紐帶更好集聚海內外優質創新要素,形成“創新”和“開放”兩大動能互促並進、聯動發展格局,共同驅動沙坪壩建設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科創智核”。
程志毅介紹相關情況。饒果 攝
程志毅代表:六方面同步發力推動江津向開放前沿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