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18个月的时候,中国羽毛球协会完成换届工作,两届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张军当选主席。作为和姚明、刘国梁之后又一位具有高水平运动员背景、又在退役后身材“膨胀”的单项协会主席,张军有机会成为又一个“不懂球的胖子”。而他也立马烧出了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停办2019年羽超联赛,为备战奥运让路。
挑战:备战东京与协会改革
42岁的张军,在运动员时期曾是国羽混双主力。他曾搭档高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国羽夺得混双金牌,并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携手老搭档成功卫冕,成为奥运史上第一队卫冕羽毛球混双冠军的组合。
2007年,30岁的张军退役并转型教练,先后培养出蔡赟、傅海峰、张楠等新一代奥运冠军。2017年年初成为中国羽毛球队双打组主教练。2018年年初,在中国羽协届中调整中当选中国羽协副主席、中国羽毛球协会第六届委员会换届筹备工作小组组长职务,也为今日的当选埋下了伏笔。
如今,张军正式成为中国羽协掌门人。和其他协会一样,张军上任以后将面临两个主要的挑战:东京奥运备战和羽毛球协会的改革。
在就职致辞中,张军强调,对于新一届中国羽毛球协会来说,第一要务是完成好东京奥运会的备战与参赛任务。其中,第一目标是力争满额参加奥运会,最终目标是向奥运会五项冠军全面发起冲击。
接受采访时张军也强调:“东京奥运是最近一年来最重要的赛事,是全国体育人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所以如何将东京奥运会完成好,对于我们羽毛球人来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要比任何事都放得更靠前一点。”
在改革方面,逐步实体化的羽协将承担起将羽毛球向职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大力推进的任务。
他提出:希望中国羽协可以为全国的羽毛球爱好者谋福利,让更多的人尽享羽毛球运动的快乐与福泽。希望把双方的资源与优势融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体教结合”,希望在高校打造更多的高水平运动队,使之成为羽毛球项目人才梯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思路:以改革促备战,以备战强改革
面对并不轻松的备战与改革压力,张军袒露了他的想法:羽毛球推广与备战奥运并不冲突,两步棋一起走,只不过是一处花的力量更多一点,另一处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这个事。
而两步一起走的切入点,就是2019赛季的羽超联赛。
“联赛在运动员培养机制里面是很重要的一环,而且2019年的羽超联赛,其实因为奥运积分赛实在是太密集了,我们的很多核心队员,如果说因为奥运积分赛而影响了状态参赛,或者在疲劳参赛状态下出现伤病,其实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他这样解释了这一决定的初衷。
而这之外,张军也有其他考虑:“我想联赛停赛这一年,一是为了备战东京,二是为了形成联赛的(新)机制。”
张军所说的新机制,首先是想要将三年作为一个小阶段,第四年对这个小阶段进行总结。规律性的使联赛与备战奥运配合好。
“这个总结过程可以把三年好好总结,为了更好的举办下一个三年。其实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奥运体系就是这样不能改变,但我们要适应。世锦赛在奥运会那年也会让路,联赛也一样可以这样做。”张军这样阐释了他的想法。
他还补充说:“后面可能会碰到难题,但是我的思路是这样。计划找懂联赛运营或者懂经济市场的人操作。”
这样的备战方式其实也可以成为带动改革的抓手。按他的想法,联赛暂停,并不意味着年轻队员的上升通道就此打断。相反,会更多的向社会开放,向学生运动员开放,给业余运动员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目的:全力保障备战 扩大选材面积
做出这样的决定,张军也有他现实的考量。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到,目前国羽成绩波动的原因在于优秀的年轻球员涌现较少,在距离东京奥运会只有一年多情况下,我们的年轻队员和核心队员都在一线队伍里,而真正从地方队以下再涌现出能够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并不现实,更何况还有一年的奥运积分要打。所以联赛为备战奥运让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备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