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诱因是悼念周总理的规格
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诱因被搞得很复杂,到现在好多人不清楚。我比较清楚或者相当清楚,说完全清楚也不是。
天安门事件的诱因是周总理逝世后悼念的规格。
总理逝世的当天早晨,8341部队的一个同志曾风(音)给我打电话,说总理去世了,现在心情非常沉重,要我马上去医院。我赶到北京医院,这时总理遗体并没有放在太平间,而是放在里面的房子里,正给总理理发、刮脸;这时人还很少,主要是医院工作人员。大家光流眼泪,谁也没说什么话,人不多。后来穿衣服,邓颖超同志到了。从遗体告别到火化,总理都是穿过去喜欢穿的旧衣服,这是邓颖超同志的意见。穿好衣服后送到太平间,我就回来了。
筹备总理追悼会的工作。遗体告别在北京医院太平间,我感到不够规格。我问过总理的秘书周家鼎同志,过去国家领导人遗体告别在哪里?他说在太和殿、劳动人民文化宫。我想应该在比较宽敞些的地方,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和殿啊,或者人民大会堂啊,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在追悼总理的问题上,全国各地,大小单位,都想在自己单位设灵堂悼念总理,是群众自发的。但从中央来了一个精神,不让各单位搞,劝阻群众不要在单位设灵堂悼念总理,我们心里不舒服。你在人民大会堂悼念总理,你在北京医院遗体告别,各单位来的人很有限,摊不了几个人,才三四个人,就是几万人也不行啊,北京800多万人哟!你当代表参加了总理追悼会,我呢?群众都想参加总理追悼会,都到北京不可能啊,自己单位设灵堂悼念总理,这不是很好嘛!不晓得是来自中央什么人的指示,很不理解。各单位要设灵堂,可是遭到干涉,干涉来自中央。中央怎么考虑的?为什么在总理逝世的规格上有这个讲究?当时不理解,现在也不理解。毛主席是说了话还是没说话,说了什么话,根本不知道。对毛主席,我当时有这样一个不理解的地方:总理病重时,我没有听说毛主席去探望总理;但是毛主席把他家的沙发送到总理那儿,这个沙发大,让总理坐得舒服些。但没听说毛主席去看望总理,我的印象中没有,要是有我怎么不知道呢?
总理的遗体告别毛主席没去,追悼会毛主席也没去,我感到很不理解,毛主席应该去。陈毅同志去世,在八宝山开追悼会毛主席去了,影响很好。总理病重,也没听说主席去看望过,当时我就很有想法,这是为什么?是毛主席病重吗?说病重,可是总理逝世以后,毛主席还不断接见外宾呢?是多次接见外宾。既然可以接见外宾,为什么不能参加追悼会?不能参加遗体告别?
规格受到限制,是从哪里来的?反正是从中央来的。群众很不满意,不光是北京市的群众不满意,全国人民都不满意这件事。人民群众这个不满一直受到压抑,一直积压着,酝酿着,等着到清明节。清明节一到,群众是一定要搞大规模的悼念总理活动的。
中央要求劝阻群众送花圈
清明节就要到的时候,北京各大单位都在做准备工作。都在准备,准备花圈啊,街上白纸都不好买了,脱销了。各单位群众都在做花圈,花很多钱,群众自己出钱。群众准备在清明节到天安门广场、纪念碑这个地方,举行大规模悼念活动,怀念周总理。各个单位,各个工厂,各级领导与群众的情绪是完全一致的;部队的干部、战士、机关,也是这个情绪;我个人情绪也是这样,感到清明节群众扫墓、悼念总理有什么不好呢?
群众从4月1日就开始陆陆续续送花圈,不是清明节那天才开始,天天不断,越来越多。这时吴德(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倪志福(北京市委第二书记)从政治局开会回来,传达中央精神,要劝阻这件事。吴德召集几个书记,我(当时兼任市委书记处书记)也参加了这个会,书记也不一定全,传达上面的精神,他也没有说中央是哪个讲的,只说中央的精神是劝阻,劝阻群众,不要把规模搞那么大。吴德同志布置,要我召集各口讲话,通过各级党组织布置下去,要各级党组织做工作,劝阻群众不要送花圈到天安门广场,不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悼念活动。
当时我一听很犯难,我说这个会议我不召集,我不讲,你叫倪志福、丁国钰(北京市委常务书记)同志讲吧,一、二、三书记不讲为什么让我讲?你们召集呀,我分管的是政法系统,专管政法啊,拒绝了。吴德没有勉强我,布置丁国钰同志去召开这个会议,让丁国钰去讲。丁国钰同志在这个会议上讲了四条,说总理健在的时候讲过清明节是鬼节,等等。群众对这四条很不满意,抓住丁国钰讲的四条不放,其实哪里是丁国钰的?是上面布置下来的,也不是吴德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