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动能转换 东莞踏准节拍(纵深)

2019-01-28 11:55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对于昔日的“四小虎”广东东莞,如果你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加班没日没夜、服装鞋帽打天下的“工厂”,那么,眼下的东莞是你很难想象的一个全新模样。

  从贴牌加工到发展自主品牌,从技术舶来到自主研发,步步蝶变的企业与市场,是踏准动能转换节拍的东莞“凤凰涅槃”的写照。

  玻璃布涂上胶水,经过半固化反应,形成黏结片;通过堆叠之后,再覆铜箔,在压机里压合之后,一块成品覆铜板就出炉了。“这瓶‘胶水’技术含量极高,它用什么样的配方,就决定了覆铜板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讲这番话时,广东生益科技董事长刘述峰手中一直没撒开那瓶红色液体。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覆铜板企业,生益科技靠自主创新脱胎换骨,成长为世界覆铜板行业排行前三的企业,民用产品方面的技术水平已比肩日美企业。

  如今的东莞,每平方公里就有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共建的32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1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等,这些企业和机构中蕴含的新动能,已经挑起了东莞经济的大梁。

  产业转换

  从手袋到手机

  1978年7月底,40岁的香港商人张子弥在东莞二轻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虎门镇,打算将濒临倒闭的太平服装厂改造成手袋厂。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开,时任太平服装厂厂长的刘艮和负责供销业务的唐志平纠结许久,最终拍板决定:做!

  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打开了一扇窗,“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在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如滚雪球般快速生长,“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由此而来。

  太平手袋厂已淹没在尘埃中,东莞却没有销声匿迹。如今,华为、OPPO、vivo扎根东莞,相继崛起,智能手机出货量纷纷挤入全球前五。不过,从手袋到手机,动能转化的阵痛,外人很难感同身受。

  十几年前,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在初夏的骄阳中,“东莞制造”遭遇寒冬,经济增速一度出现负增长……外界惊呼:东莞出现了“倒闭潮”?在这场动能转换的突围战中,东莞顶住压力,实施“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工程,坚决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引进、培育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项目。

  从全球每3件玩具就有1件产自东莞,每5件羊毛衫就有1件产自东莞;到每4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产自东莞,智能手机强劲的产业带动能力,推动东莞新旧动能转换,一个世界级的智能终端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产业动能衰退,新动能去哪里找?机器人企业的异军突起、快速发展,给东莞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实验室里,新型七轴协作机器人像人手一样柔顺灵活,在工程师的牵引下,随意完成升降、翻转等一系列复杂动作后,还能依托记忆学习,将全套动作一丝不差地再现出来。“机器人可以让产品品质更高,质量更稳定;近年来人工成本攀升一再倒逼企业的生产自动化需求,东莞2014年启动的‘机器换人’又推动这种需求‘井喷式’释放。”拓斯达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说。

  以拓斯达为代表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一起,已成为东莞重点规划布局的十大支柱产业。2018年,东莞扶持16个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项目,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智能装备企业超260家,增加值70多亿元。

  效率转换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在东莞产业版图中,裂变的不光是手袋,还有制鞋。曾经首屈一指的高埗镇裕元鞋业,就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近年来,在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下,裕元出于战略考量,将产能逐步外迁,企业闲置的厂房已达60万平方米。

  可当记者深入进去,却在庞大的厂房中感受到新的生机,不时有身着工作服的员工从眼前走过。原来,高埗镇与裕元合作,将闲置厂房整合成多个小厂区,独立招引优质项目,目前已有3家企业进驻到10.1万平方米的厂房中。

  其中,上市公司东山精密在高埗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东莞东山精密公司里,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在东莞投产后,东山精密的营业收入年均以66%的速度增长。目前,东莞东山精密已经拥有100多名研发人员。

  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劳动力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像裕元和东山精密一样,东莞到处都在上演这样“一退一进”的故事。

  “我们正在狠抓创新主体培育,加快聚集创新要素。”东莞市副市长张冠梓介绍,2018年东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5798家,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预计分别增长20%和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省第二,全市研发投入比重达到2.55%,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