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融资历程,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100亿”的投入和“5000万片”的产能是什么概念?可以对比下全球其他的面板生产商的投入产出比:
除了频繁地用PPT介绍自家业务,能在市场上激起声响的产品几乎没有。
在包括OLED器件领域的平板显示行业内,良率(合格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王振告诉锌财经,如果按照40%的良率来计算,柔宇官网号称的“5000万片产量”,按照其产品规格,至少需要30K(3万片)的母玻璃去切割,而这个投资数额至少在250亿元;如果要在柔宇给出的100亿左右规模的范围内完成产线投资,那它的良率需要跟三星当前的水平一致,甚至更高。
有柔宇内部人士向锌财经爆料,柔宇也曾想尝试小米这次的双折叠方案,但也由于难度太大而放弃。另一边,柔宇高层却不顾产品技术的不成熟,想要在短期内上市,因此柔宇的手机团队成员也流失了很多。这些情况,王振告诉锌财经,“基本是对的,我们了解的也类似。”
柔宇科技官网产品截图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小米做出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
其它的产品在其京东旗舰店还是在天猫旗舰店上,其成交数都不多。
在上述融资资料中,柔宇科技提及,假设各条产品线能够实现量产,2017年全年可以实现1.3亿美元利润,以20倍市盈率计算,公司于2017年底实现26亿美元市值。按照8亿美元的投前估值,预计将实现不低于年化53%的复合回报,企业上市后收益将更为可观。
锌财经获得的柔宇科技融资资料
在他看来,这只独角兽泡沫很大,因为收入不高,销售数量也没公布。据他所知,国内的消费电子、手机、平板电脑等,很少有企业买柔宇的屏幕。
这家公司的全称是“深圳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柔性屏幕”的公司。
到目前为止,柔宇已经进行了9次融资,估值已经超过50亿美元,融资方中有不少“国家队”,而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并没有怎么吸引到国内手机企业的投资。
2016年,宣布其柔性电子弧形汽车中控几智能家居系列新品被路透社评选为“2016年度CES最佳”;
第二天,小米创始人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双折叠屏手机公布,小米为什么能够不断创新》,讲述了小米的创新之路。
柔宇展出的折叠屏手机尚未大批生产并卖出,很难判断其质量。
锌财经前往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
2018年7月,柔宇柔性屏时尚套装出现在俄罗斯世界杯现场,并于11月亮相巴黎时装周;
接近柔宇科技的平板显示业内人士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曾经向华为寻求融资,但没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术达不到主流的水平。
“柔宇用风险投资的模式来做这么重的行业,从后续持续能力上,我对它不很有信心。不是买一台设备就可以,后续还要买材料,技术研发,相关的厂房和设备改造,要持续不断进行投入,100亿远远不够。"王振说。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直接开怼——“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折叠屏手机一时颇受关注。但没想到这波舆论中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柔宇科技。其副总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公开长文开怼小米,文章逻辑也十分清晰:柔宇的柔派手机才具有颠覆式的创新,小米不是第一,因此小米的高管在撒谎,小米的价值观有问题。
从建立至今,柔宇活跃在各种发布会和行业大会中。
随着小米、华为、三星在折叠屏上的进展,柔宇如果再沉寂下去,恐怕之后的融资和上市之路难走。
柔宇早在2012年就成立,这样算起来,也只比小米小两岁。在融资背景上,各方大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叫板小米
那么,柔宇科技自己的底气够足吗?
锌财经今日亲自奔赴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高桥社区环坪路6号的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并从正在工作的员工口中得知,柔宇的柔性屏目前已经投产,但是还未能达到量产的阶段,原因是良率很低,工艺很难突破。另外,手机整机虽然已经有样品出来,但距离量产依然很遥远。
他解释在平板显示行业,本就是重投资,买一台设备,产能不大,成本降不下来,更不敢开发生产能力,是恶性循环。
2018年6月,宣布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
锌财经独家获得的柔宇科技2015年4月写就的《关于“柔宇科技股权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简介》,提到公司计划于2017年到2019年上市。2016年年初举办的年会上,柔宇科技送出了奔驰和不少现金,可谓一时风光无两。而在2017年9月,它完成了一笔约5.6亿美元的债权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银行(601998)、农业银行(601288)、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和平安银行(000001)。
其实,这里有几个词可以注意:100亿、类六代全柔型显示屏、5000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