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非得按“教材体”编写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辨析
编者按: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教材体”课文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错误的教学设计又会怎样削弱有价值的语文学习资源?
该文作者对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条分缕析,对教材编写和语文教学都有借鉴、警醒和延伸思考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公共事业,事关儿童的语言发展和心灵成长。虽然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是全靠语文教材的学习来提高的,但是,教材学习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得好与不好,对小学儿童的语文学习的质量和能力的影响甚大。
我在《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石》一文中曾指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着“低估儿童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偏离与儿童语言发展相契合的语言系统”、“违反儿童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忽视儿童生命所拥有的有价值的人文性”等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属于非“儿童本位”的教材编写理念的问题。本文中,我想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操作层面,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教材编写的改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教材体”课文导致语文学习低质化
“教材体”课文问题出在不重视从经典作品、优秀作家自然发表的文章中汲取资源,也矮化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认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问题是选文的低质化,甚至是劣质化。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短小轻薄的“教材体”课文上面。所谓“教材体”课文,是指教材中收入的不是作品发表之初的自然文章,而是专为收入教材而编写的课文,或者专为收入教材而进行大幅度删改的作品,以及从某些品位不高的文摘杂志选入的文章。
“教材体”课文主要存在两大弊病:一是短小轻薄,二是文意不通。
先说短小轻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总体上都存在着篇幅太短的问题,而“教材体”的篇幅又尤其短小。比如,儿童文学名篇《等信》,原作1200字,在教材中被删节到500字;安徒生的名篇《丑小鸭》,原作近7000字,在教材中被删节到500字,可谓面目全非。还有一些专为教材编写的课文,短得几乎不能成文。不是说短文就没有好文章。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只有短短的500来字,但却意味隽永,感人肺腑。可是“教材体”却不是《去年的树》这种短法,那些短课文寡淡无味、毫无灵气,早已经由枝叶婆娑的大树,变成了光秃秃的枯干萎枝。“教材体”的这种短小,是一种贫瘠,是思想性、艺术性的轻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