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社交网络的先烈们

2019-01-21 08:20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社交网络的先烈们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caozsay

  来源: caoz的梦呓(ID:caozsay)

  知识星球上本来说了一句,印象里我没蹭过罗永浩的热点吧,可能印象也不一定准,不过今天确实要蹭一把。谈谈历史吧,李世民说的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说吧,最开始,大家聊天在哪里呢?一部分是在基于telnet的bbs里,比如水木清华bbs,当年用netterm登陆。此外是新闻组服务,news group,现在年轻人没听说过,一种可以通过邮件客户端访问的论坛服务。还有一种是IRC服务,可以理解为基于频道的聊天室雏形。 社交网络最开始,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

  以上三种,指的是服务和协议,不是公司和产品,基于这样的服务和协议,有很多bbs,比如校园网,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bbs,很多news group,也有很多irc节点和频道,特别是一些技术极客们,有不少技术交流的irc节点。但普遍并不存在公司运营,也没有商业化的运营视角。

  一个叫做ICQ的软件在北美崛起,点对点通讯,udp协议。ICQ的来源是,“I seek u”的谐音,这个产品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当时的一个现象级产品,当然,国内互联网立即出现了山寨版本,OICQ,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了。

  但OICQ并不是唯一的山寨版本,当时还有什么PICQ,TICQ等等,但后来只有OICQ活了下来,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用户过百万的时候,只有OICQ的技术架构还能撑得住扩展用户;第二个原因,大家都不赚钱,但毕竟OICQ找到钱了,别人实在烧不起服务器费用了,而且那时候没人知道这玩意未来这么值钱。

  那个年代,服务器死贵,带宽死贵,社交用户价值,行业共识基本为0。

  后来ICQ发律师函告OICQ侵权,再往后OICQ更名为QQ,而ICQ呢,被卖给美国在线后就每况愈下,最后销声匿迹了。

  第一批先烈,各种新闻组,各种IRC聊天室。各种民间自发的BBS,被时代和新技术碾压。

  第二批先烈,ICQ及各版本山寨ICQ,除了QQ。

  之后国内兴起了同学录热潮,chinaren是一个,当时还有5460,是谐音“我思念你”。chinaren的故事,旧文提过 见证人人的衰落,讲一句活该 不赘述,5460有一度也是很火的,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第三批先烈,pc时代的校友录,同学录产品。

  有一段时间是聊天室的热潮,那时候网络环境一般,所以语音聊天室非常火,当年的聊聊,爱聊,都是日访问量百万级别的,什么年代呢,15年前啊,那时候网民才多少啊。当时还有个碧海银沙,上个世纪的老站,地方电信的网站,结果非常接地气,一直跟着潮流上,碧聊有段时间也是特别火,不过现在没有了。

  话说,聊聊和爱聊现在还活着呢。

  语音聊天之后隔了几年,网络环境好了,视频聊天也火起来了。那时候网络监管没现在这么严,于是裸聊特别多,北京有一点官方背景的e话通,老司机们都知道的。此外,本地聊天室很多,网易,腾讯都有同城聊天,但基本上都存在大量卖淫的广告在里面,后来监管起来了,所有同城聊天都完了,e话通这种擦边球的也都完了,基本上同城聊天,视频聊天全停。所以今天如果你说视频聊天,视频群聊概念多先进,我告诉你们,十年前就被政府干过一轮了。

  第四批先烈,各种视频聊天室,同城聊天室,死于涉黄及监管,碧海银沙,E话通,网易同城等等。

  聊天平台全网封禁,对某些产品来说反而是机会,9158秀场模式,学习韩国的风格,结果异军崛起,没有对手了,9158当时的利润也是非常高的,后来香港上市了。

  其实各种聊天室崛起的同时,即时通讯的大战也开始了,网易推出了泡泡,搜狐推出了搜Q,雅虎有messager,而QQ因为收入压力,有段时间使用短信付费注册,给了一款叫uc的通讯软件机会,不是后来的uc浏览器,那时候uc量起的超猛的。新浪见势头不错,立即收购用来对付腾讯,那时候中国互联网的老大是新浪,BAT都还进不了第一梯队。 结果腾讯立即改回免费开放注册,并且吸收了uc的一些新特性,进行了系统升级,很快,uc就没市场了。

  当时还有很多第三方的平台,有些可以连通使用不同的即时通讯工具,有个开源即时通讯协议叫做jabber,那时候我还研究过,以为应该有机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场景,然而并没有。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