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回首2018:实用主义“素质教育”崛起

2019-01-13 05:46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然而在商业模式上,该政策实则限制了教室容纳量、培训机构运营时长、现金流、劳动力成本。当日凌晨,培训行业巨头的股价应声大跌,新东方下跌8.15%,好未来下跌5.18%,朴新教育下跌7.6%,精锐教育下跌6.51%。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力度加大,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余万所,存在问题机构超过65%,完成整改率38.4%。杭州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两个月减半;南京突击检查新东方、乐灵教育;深圳突击150家校外培训机构;北京超五成教培机构完成整改。

政策监管背后的逻辑:高考指挥棒短期内改变困难,但“剧场效应”可以减少

综上所述,2018年政府政策对校外培训行业监管的大方向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少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我们都看得到、体会得到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其实,升学评价体系才是家长心态、行为真正的指挥棒。近几年热议的新高考改革只是将传统的文理分科改为学生依照兴趣选择高考科目,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考试成绩的地位。而且新高考改革谈不上成功,因阻力较大,原本2018年秋季计划实施的18个省市中,仅有八个省市启动新政策。而清北交复等名校“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录取”虽然多维度衡量学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大面积推广时,却不可避免地难以确保过程评价的诚信度。因此,鉴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多样化测评难以确保公平性等复杂因素,“以分数论英雄”的升学评价将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也就是说,家长与学生在教育结果上,仍不得不把成绩放在首要地位。

但是,尽管考试仍然要继续,但是教育的过程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负担焦虑,减少“剧场效应”—这也是政策大力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背后的逻辑。此处的“剧场效应”指的是,在剧场中,一个人因为怕看不清而站起来看戏,继而导致他周围、乃至全场的人都一起站起来看戏。政策监管正是要避免教育成为这样的一个剧场—一群人因为怕成绩不够好而上补习班,继而导致所有人都一起蜂拥上补习班。

政策鼓励、资本助力下的素质教育“黄金元年”

教育政策监管在大力减少应试、超纲教育的同时,重点鼓励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养。《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在2018年8月发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中明确指出:“设立实施语言能力、艺术、体育、科技、研学等有助于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可以直接申请法人登记。”

在“看得见的手”的大方向下,2018年被称为素质教育的“黄金元年”。根据《2018教育行业蓝皮书》,截止今年10月,尽管在资本寒冬中,素质教育融资仍超过110起。其中,在线素质教育尤其受资本青睐。少儿编程和在线少儿英语持续为热门赛道。而公开资料显示,考拉阅读、火花思维、VIP陪练(音乐)、美术宝等在线素质教育企业,今年的融资额均在亿元以上。

II. “看不见的手”—市场对校外培训内容的影响

家长端:校外教育消费高,发展孩子兴趣爱好,但学业成绩最重要

在教育市场的消费者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支出日益加大。根据新浪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超过5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消费比其他消费更重要,而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年支出的20%以上。在教育消费结构上,43.06%的受访家庭表示,辅导班在教育消费中的占比最大。

在进行校外教育消费时,家长更侧重培养孩子的什么方面?随着教育理念提升和80后、90后家长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发展孩子的综合素养。根据家长帮的《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近七成家长会因为孩子喜欢而报名素质教育机构。然而,这主要体现于小学中低年段之前。在现实的升学压力面前,家长对成绩的追求并未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

北师大发布的《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四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中,七成孩子感受到家长希望自己的成绩进入班里前十名及更好;有八成孩子认为,家长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情况;只有10%左右的孩子认为,家长最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除了孩子的视角之外,在接受调查的四年级、八年级班主任中,有九成认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FT中文网发布的《2018年家庭子女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报告》也显示,一旦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便成为家长最关注的成长领域,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不相上下。而随着孩子升学进入初高中,家长对成绩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在高中阶段的子女教育,家长把一半的关注度放在孩子的学业表现上,远超过个人才艺、身体素质、社交情商等其他方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