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题: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李汶羲、韩洁
“教育总体水平什么样?”“普通高校如何转型?”“义务教育年限是否会变?”……10日下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就“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教育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袁贵仁介绍,通过独立第三方对中国教育进行评估显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总数为1.5亿的9年义务教育学生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指标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事非经过不知难。”袁贵仁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取得这样的发展水平来之不易,中国的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
“十三五”仍维持九年义务教育不变
针对社会关注的“中国是否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袁贵仁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义务教育仍然为九年。
“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安排,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几个义务教育的模式。我们不延长九年义务教育,但会重点放在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袁贵仁说,“十三五”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味着国家已经明确中国的教育普及是十二年,就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阶段教育。
袁贵仁说,普及义务教育还意味着均衡,但如果现在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都纳入义务教育,均衡的配置就是很大的难题。
此外,义务教育还必须保证为每个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每个家庭必须送孩子就读。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在“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将努力从实际出发确保更多人民群众、更多青少年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虚心学习借鉴各国有益教育做法经验
当被问及怎样看待中西方教育的异同时,袁贵仁说,中国有悠久的、优秀的教育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模式。中国教育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再加上中国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学生的刻苦勤奋,中国教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培养出了优秀人才。
“但是,我们确有自己的不足。比如,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不强,实践能力不足。”袁贵仁说,中国教育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推进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些方面,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当立足中国大地,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虚心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的、成功的教育做法和经验,由此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也对世界教育作出中国的贡献。”袁贵仁说。
200多所高校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型试点工作
袁贵仁表示,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也就是大家经常批评的,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袁贵仁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吻合。
他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所以要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地方高校要率先转型,从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当前经济转型的需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袁贵仁说,转型的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转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爱因斯坦的活,爱迪生干不了,爱迪生的活,爱因斯坦也干不了”,我们需要通过转型来培养更多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在一线能够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能人才。
为学校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当被问及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袁贵仁表示,在各部门、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总体态势良好,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70%以上,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