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

2018-12-26 11:0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槽吗?

2018-12-21 05:55 来源:赵刚Andrew 教师 /历史 /大学

原标题: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槽吗?

教师相对于学生的“强势”,反衬出应试体制下教师的“弱势”!本来教师的精神培养功能是制衡社会认同的利器,可惜在功利教育的驱使下,扭曲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更容易迷失在成王败寇的一元价值观的桎梏中。

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

近日我又看到了网媒刊登的上海语文特级教师李春华的文章《中国的教师为什么会这么累》。虽然标注了作者姓名和身份,但内容上有明显的遗漏和错位。

我找到李老师的文章原稿,发表在他本人2007年5月19日的博客上。原版与转载版相比较,后者面目全非,对作者极不尊重。

前不久刚刚辞世的Evelyn Berezin女士,在五十年前发明了计算机的“复制粘贴”功能(Ctrl+C和Ctrl+V)。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无良网媒胡乱使用这一功能,换取流量和关注度,严重损害原创者的利益。

在百度上搜索,李老师的这篇文章问世十一年来,被频频无授权转载,仿佛被频繁盗版的图书,在无奈和反讽中证明着原作的价值。

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

细读这篇充满疲惫的原作,切肤之痛,如鲠在喉。

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没有权,没有钱,更没有势……全中国都是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没有自豪感……我们就像土壤一样的养育着这个民族的童年、少年。我们的命运不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也不可能改变……经济可以富国,版图可以大国,军事可以强国,但民族的体质却唯有教育

十一年过去了,这个观点还成立吗?

看看教育功能的定位,或许就不难理解教师的定位了。

教育到底有什么用?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的名著《中国历史精神》中阐述了西方和中国教育的交叉点,即国家教育、知识与职业教育。

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

国家教育,关乎意识形态;知识与职业教育,关乎安身立命的“饭碗”。

联系当前的教育现状不难发现,中国发展到近代以后,一直不断强化国家教育、知识与职业教育。围绕“三观”展开的思想政治课从小学到大学,一以贯之; 目标明确、符合应试规律的知识灌输,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登峰造极。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就仿佛工业时代的生产线,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教学)、监督(学校管理)、考核(考试、评比),制造出符合社会认同标准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什么用呢?

应试教育把升学率、优秀率当做中小学的KPI,而目标分解后,指标分配到每个老师头上,作为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难怪老师会对学生家长说,“这次考试全班平均成绩是92分,您的孩子只考了90分,拖了全班的后腿。”

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

其实,影响更大的还是老师的绩效考核,因此“后进”学生必须背锅!“残次品”要重新加工,或直接淘汰。

教师相对于学生的“强势”,反衬出应试体制下教师的“弱势”!

臣服于体制的老师们更像专攻教学、甚至钻营题库的技工,而育人的职能则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不合时宜。

换句话说,老师是应试教育的执行者。

李老师提到中国老师“没有自豪感”的原因恐怕与教师定位密不可分。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分水岭在精神层面的功能。

中国老师是弱势群体?一位特级教师十一年前的观点你会吐

根据钱穆先生的观点,中国教育自古以来没有西方的宗教教育,却有富于宗教精神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文化教育。

可惜当前中国教育的精神功能弱化了,与之相匹配的教师功能也降低了精神上对学生的培养。

如今的精神培养也是与应试相结合的,比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狭隘的成功学支撑着以邻为壑、他人是陷阱的世界观。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