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突破教育评价瓶颈

2018-12-11 09:27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建设育强国必须突破育评价瓶颈

编者按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领路导航。

不科学的评价让教育面临瓶颈

长期以来,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对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拦路虎、深化教育改革的绊脚石、教师和学校的紧箍咒,破坏了良好教育生态,扭曲了教育目标,妨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是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唯分数、唯升学,催生应试教育怪圈。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标准,考分排名是评价教师的标准,升学率是评价学校的标准。唯分数、唯升学在“五唯”中危害最盛,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操练,忽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变成跛脚走路。将升学率与工程项目、学校排名、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硬挂钩,束缚了教师创造创新活力。教育的压力普遍前移,中小学超前教育、过度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和教师都太苦太累。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评价主体,部分家长短视、功利、片面的教育评价观对孩子成长和学校人才培养产生不良影响,家长不惜代价为孩子报过多课外补习班,校内减负校外加压,是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唯文凭、唯论文,扭曲人才评价标准。很多单位选人用人重学历、唯文凭,非985、211毕业不录,非海归、博士不用。论文成为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年终考核、人才计划、科研项目等的首要标准,形成重科研轻教学、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素质的不良风气,催生论文买卖市场和职业代笔写手,甚至带来科研游戏化、空壳化、泡沫化。学术刊物成为争相追逐的香饽饽,为了发表不择手段托关系、组团游说做工作、杜撰实验数据、编造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2017年更是爆出107篇论文被国外学术期刊撤稿,严重损害了中国学者的国际声誉。

引进人才“唯帽子”,加剧教育功利倾向。“帽子”是确定科研人员科研经费、工资待遇、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第一标准。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成为各方重金延揽的对象。很多高校不惜血本引进校外高层次人才,根据“帽子”大小确定年薪、住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超级待遇,造成有限资源过分集中,“引来女婿气走儿子”,恶化校园学术生态,引发盲目攀比之风。

不科学的评价让教育面临瓶颈。目前,“五唯”教育评价体系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必须深化改革加以克服。

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精准突破

教育评价改革点多面广线长,必须在实处、细处、深处发力,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精准突破,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最终目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以第三方评价为着力点,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制度角度分析,政府作为教育评价主体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监管,缺乏从严监管的动力和压力,毕竟出了问题大家都有责任,所谓“家丑不外扬”。来自社会力量的监管相对薄弱,能够参与教育监管的渠道很有限,对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影响有待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构建学校内部评价的自我监控和社会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应运而生,提供委托项目、自主开发项目等教育评价服务,成为教育评价领域重要生力军。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数千家,但真正掌握现代教育评价核心技术、拥有专业教育评价人才的比例很低,很难提供高质量教育评价服务,没有能力承接政府外包的教育评价项目。需要以政府购买社会教育评价服务为着力点,积极培育多元评价主体,支持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评价机构创新评价技术,坚守评价客观中立立场,严控评价数据安全,不断提升基础能力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渠道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让家长更理性地参与孩子成长、学校教育评价活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