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探索未来教育发展之势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2018-12-01 11:35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探索未来教育发展之势 新华网伴你一同“解锁未来”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教育该是什么样?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30日,新华网邀请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全国知名高校、中小学校长、专家学者、国内知名教育机构负责人等在内的大咖汇聚一堂,以“解锁未来”为主题,共同梳理2018年全年教育领域的重大政策、重大变革,探索未来教育发展之势。

“立德树人,媒体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记录者、瞭望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受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思扬委托代表新华社、新华网致辞时说,“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更好地吸引青年、引导青年、宣传青年,这既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是主流媒体肩负的职责使命。”

田舒斌表示,长期以来,作为新华社构建网络通讯社的主阵地、主力军,新华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传播平台、舆情智库、桥梁纽带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今天的主题“解锁未来”,既是回望过去的经验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智慧碰撞,希望本届论坛能够凝心聚力、汇集群智,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为教育发展鼓呼发声。

“关注教师,也就是关注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在致辞中说,“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教育质量根本上是教师质量。重教不能不尊师。教师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管培俊强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今天,我们要更加尊崇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第一资源,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因为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那么,我们该如何尊崇老师?他认为,今后要更加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和积极作为,更加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呵护,更加需要教师的自尊自爱。

今年以来,围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高校也纷纷出台新规,严格学业考核,“严进严出”成为共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在演讲中介绍说,当前我们正在以雷霆手段、铁的纪律、坚强意志来治理整顿本科教学秩序,在政策举措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又称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四十条”,接下来围绕加强质量保障,还将推出三级专业认证体系。“重点还是调动高校积极性,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范海林说,高校层面要做好四件事:一是抓住教学方式转变这个关键;二是利用好信息化建设这个契机;三是建设好课程,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四是扭转评价体系,将评价指标引导到立德树人上来。

解锁未来,媒体是瞭望者,主管部门是政策制定者,学校是具体的探索者。清华大学一直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在主题演讲中说,“解锁未来真正解锁的要害在于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未来。”王希勤从五个方面谈了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思考,他认为,在知识呈现爆炸增长的趋势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综合、越来越复杂,需要众多学科的学者一起开展研究;技术的推动使得人们可以采集到更多相对客观的数据来建立新的认知,科学和人文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融合;高等教育回归社会是历史趋势,大学不仅要做纯净的研究,而且要服务社会;中国的大学教育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现代大学的走向需要更加理性;中国的大学要走出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模式,这是解锁未来的路径所在。

“我们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在解读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教育现代化面向2035、面向2050,一定紧随着我们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的前进步骤来一步一步落实。所以,我们对未来的高等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充满着信心。”同时,他指出,“十三五”正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需要推进的事情还很多,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要瞄准一个更加长远的目标,打造能够覆盖人们一生的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调动更多的资源来进入我们的多样化教育服务的领域。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大学的核心基础主体是本科学生,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其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那么,高校应如何“以本为本”,回归高等教育初心?在上午的高等教育圆桌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南开大学副校长兼副书记杨克欣,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杨国强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