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铭伟
半岛记者 朱艳丽 景毅
“
留学生多了,
安全事故也有所增多。”很多
留学生这样概括他们当前在
海外的
安全状况。
中国当下已成为绝大多数发达甚至发展
中国家的留学生最大“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些年轻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出事”的多了,而这背后的原因应该远不是安全意识不足这么简单。
留学生多了
“出事”的也多了
就在江歌被害案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另一起青岛在外留学生遇害案也有了进展。
今年9月30日,就读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23岁中国青岛留学生袁某,在公寓楼外被发现遭枪杀身亡。据最新消息,纽约州安大谷郡警局宣布,已于近日逮捕两名涉嫌劫杀的嫌犯,他们将被控谋杀、抢劫、持有武器等。警方称,被害人袁某卷入了一起毒品交易中。袁某被两嫌犯抢劫并射杀。
近年来,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安全
事故频频见诸报端,也给广大留学生群体及其家庭敲响了警钟。
在德国慕尼黑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工作的留学生张平,曾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德国留学的公派生。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或许是留学生人数还少,也或许资讯还不发达,很少听到中国留学生在欧洲“出事”的消息。
2016年5月11日晚,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德绍校区的25岁中国女留学生李洋洁在外出跑步时失踪。16日其遗体在市区一处灌木丛内被发现。最近,该案件也有了结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11月27日报道,根据检察官克罗普夫的指控,行凶者系一对情侣。案发前男方多次威胁要分手,女方为了挽留男方,于是便提出为男方寻找第三者。两人约定对陌生人下手。夜跑时偶然路过的李洋洁就这样被掳走施暴。
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出事”的也不少。
2016年10月10日,有日本民众在兵库县伊丹市的一条叫猪名川的河岸上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残骸。随后遇害者被证实是住在大阪的留学生蔡某。而犯罪嫌疑人也被怀疑是一名在案发后不久返回国内的中国留学生。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破中。
近些年,还有个别国家和地区传出排斥外来留学生的情况。
“确实有少数白人男子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怀有敌意。”从澳大利亚悉尼留学归国的青岛女孩佳佳就曾有过类似遭遇,“当时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在一间餐馆靠窗位置坐着吃饭,几个随后进来的白人男子居然要求我们给他们腾座,虽然事后餐馆老板及时出面控制了事态,但那几个人嘴上依然不依不饶,大致意思就是我们侵占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资源。”
抱团取暖似乎
也解决不了问题
留法博士谭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法国能明显感觉到全球经济形势不振给欧洲社会带来的不安全感。特别是接连出现恐怖袭击的那段时间,让身在异国的留学生不安感尤甚。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目前在美国普渡大学就读博士的张同学认为,现在的留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自身优势,但也有不足,那就是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总体上比早些年的留学生要差得多。他们从一个被完全保护的环境到一个几乎没人管的新环境,自顾不暇时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表示,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物质条件好了以后,新一代中国留学生用的物品档次普遍较高,很容易引起当地盗贼的注意。
“我的一位浙江同学家庭条件不错,来美不到半年就买了一辆丰田霸道,结果刚买不久车窗就被人砸了,所幸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张博士告诉记者,国外的确有个别不法分子专门盯着中国留学生,因为他们认为能去国外留学的中国人都非常有钱,一些中国留学生有意无意的炫富行为也强化了他们这样的意识。
因为遭劫,很多留学生会留下心理上的创伤。“劫后综合征”让他们很快搬到安全性好但房租也更贵的地段。在英国留学的一名青岛刘姓女留学生告诉记者,她的一位女同学曾一年内被抢过两次,这给她造成一定精神压力,现在走路时一旦发现身后有人,就会感到很紧张。而一些在巴黎的女留学生甚至会选择少参加或不参加晚上聚会,即使参加也提前返回住所。
在澳大利亚留过学的佳佳也提到,一般年龄较小的以及女性留学生会选择寄宿式公寓,尤其是通过留学机构或学校介绍的公寓,房东会对租住者有一定的监管和照顾义务。“我晚上如果回去晚了,房东还会打电话催问,这让我很安心。”佳佳说,而还有很多留学生为了更自由会选择普通的房子租住,这在安全性上要明显差于寄宿式公寓。
不过她认为,在外留学生遇险还是小概率事件。“中国留学生一旦在国外出了意外,几乎全球的华人都会关注,这也或多或少会给没出过国的人造成一些国外不安全的错觉。”
据益咕噜国际
教育智库的《留学安全调研报告》显示,近半数家长认为留学是安全的。从客观上说,目前中国留学生在
海外总体上是安全的。只是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难以避免地发生一些安全事件,这些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应属于概率事件。
根据
教育部的统计,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2万人;从1978年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万人,其中126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德国柏林大学生辅导中心专家凡尼塔·布劳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来中心求救的其他国家留学生很多,但中国学生来咨询的很少。她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学生爱面子,但这样会造成问题积累。布劳恩建议,中国留学生遇到问题不要一味“自己解决”,要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此外要多参加各种俱乐部,放松自己,加强与当地人交友的能力。布劳恩建议,中国留学生在寻找住处时,最好是大学推荐的,这些房子大学都经过调查。在出行时,最好找个伙伴同行,特别是到火车站、公园等事故多发的场所。
德国媒体曾评论说,中国留学生过于内向的性格以及担心交友不慎使他们更喜欢“中式圈子”,难以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中国留学生扎堆的现象,使一些人不愿或无法从外国同学那里了解更多当地的社会情况,这其中包括地区间安全差异、出行注意事项等,这往往为日后遭遇不测埋下伏笔。
安全教育缺失严重
这一课须补上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日本学习生活了24年,期间帮助了一批又一批中国赴日的留学生。他告诉记者,要保证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绝不是仅靠“提高警惕”就能解决,更需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要深入了解周围的居住环境,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知道并能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而这些不是上网搜索就能得到的,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需要相关机构进行系统培训。
从目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年龄阶段来看,出国读高中和读本科的是主体人群,尤其是近年来出国读高中的人数迅猛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国内中小学及高校在安全知识教育方面比国外却落后一大截,且教学模式停留在大课式、广播式上,而国际的安全教育多为互动式、代入式,通过实战演练,帮助学生还原真实的危机场景。
徐静波说,出国留学固然能增长见识,感受异国文化,但从另一方面来讲,“90后”“00后”出生的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自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弱,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令人担忧。有些家长和学生在国内学习成绩不佳的情况下选择出国留学,带有极强的盲目性,甚至是虚荣性。而一些自控力差、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学生更不适合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