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古有训“养不教

2018-12-15 13:47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近日,阜阳蓝天救援队接到颍上110指令,称颍上县六十里铺镇,一名初中男孩失踪,疑似落水。然而,搜寻结果却出人意料。据了解,男孩平时比较贪玩,成绩也不太好,最近因为与家人发生争执,就想出了这么一出写遗书、谎称跳河自杀的闹剧。

  原标题:从熊孩子“恶作剧”看家长的教育缺失

  “熊孩子”们的折腾,挑动了我们的神经,挑战着我们的教育智慧。不止在校园,近年来,经常听到或看到“熊”出没:在公共场所毁花木,在住宅小区划汽车,甚至在铁轨上放石子……这些“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一对“熊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走偏,是“熊孩子”任性的根源。和阜阳“熊孩子”的家长一样,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的顽劣,或一味溺爱,袒护放任,或暴力打骂,不了了之,任其野蛮生长,从不曾从深层剖析具体事件,由此“熊孩子”变得越来越“熊”。

  “熊孩子”不是天生的,他们的斑斑劣迹应由其父母负首要责任。古有训“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熊,作为其成长最为重要的家庭环境自然不可推卸责任。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可以说,孩子作为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正确示范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良好的引导和教育,这种可怕的“恶作剧”可能还会发生。(文/张悦)

  不知何时,“熊孩子”一词已经成功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且成为贬义词。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并且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在网络空间,“熊孩子”从一个褒义词至少是中性词被进一步标签为贬义词,与其“斗智斗勇”之后的挫败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打不得、骂不管用、讲道理又根本听不懂,而且凭着自身弱小又占尽道德优势,网友们的“苦大仇深”真不是空穴来风。

  从表面上看,家长、学校和社会,理应是教育者,但却屡屡缺位;任由娱乐、直播等其他并不专业的“教育者”来接手,也正是这样阴差阳错的怪现状,让“熊孩子”的出现变得虽不合情,但却合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情感和期望并不会天然转化成孩子温和乖巧的现实,只有付出教导,才能收获成果。就如同再高的梯子,架错了墙也是白搭。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