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高考加分政策已“伦理出轨”

2019-01-01 14:52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新闻回顾:19日,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巡视员李小鲁做客中国网教育频道谈及备受争议的高考加分政策时,直言“高考加分很公平,取消没有意义”,并指出把高考加分政策一概取消,或会导致人才培育千人一面,此言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9月20日《信息时报》)【详细】

高考加分政策已“伦理出轨”

河北新闻网讯:说“高考加分很公平”,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痛”。高考加分政策从制定的环节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留下权势可以浸入的缝隙。只要有有缝的“蛋”,就会滋生权势的“苍蝇”。加之,在执行政策上的操作不透明、监督没跟上,让高考加分沦为“拼爹”游戏的一种,可谓,加分“差之毫厘”,公平“谬以千里”。“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高考加分很公平,我怎么没看见?看见的是“三模三电”让高考公平偏离“航线”,却不能让权贵“触电”;看见的是让权力加分“模式化”,让权贵加分“闪电化”。

高考加分政策已“伦理出轨”。伦理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诉求。拉斯韦尔曾指出:“公共政策科学是一门以社会中人的生活的更大问题为方向的解决问题的科学。”公共政策不仅关心政策的具体目标,而且要追求更加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对人类公共生活的伦理关怀。现代的公共政策越来越多地关注伦理和价值维度。有关人士认为,确定正确的政策伦理是制定良好公共政策的前提。高考加分的初衷或有多元化选拔人才之功,但当关怀只锁定为“权贵二代”时,伦理“出轨”。

很长时间以来,民众十分关注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与去留。如果说,一下子取消高考加分政策,有损于民众的“信赖利益”,那么,维护政策性加分的公平公正透明,更是捍卫“信赖利益”的尊严,维护高考的公平和社会的公平。高考加分,是一场“信赖利益”与“政策谬误”的博弈。民众及媒体的质疑和监督,一定程度上是在纠正“差之毫厘”的政策,或从“暴露目标”的显性弊端政策中,或从“暂时隐蔽”的隐性弊端政策中,寻找政策偏离公平轨道的“毫厘”,旨在“纠偏”,让“出轨”的伦理重新回到公平轨道上来。

有观点认为,治高考加分乱象,“斩草”不如“除根”。当然,现在取消高考加分的时机未必很成熟,但必须积极创造机会,压缩分值,逐步取消。民意民智以及尊重民智、吸纳民智,要成为助推高考公平列车提速的强动力。相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不公而言,对民意的漠视冷淡,对民智的不屑一顾,这更让人担心与焦虑。因为,政策的“民本”属性决定了,制定政策、执行政策与修改政策,民众都拥有话语权、建议权和监督权。高考加分政策的“一意孤行”,就是变相剥夺民权,就是对公众舆论的藐视。

上海不推“裸考” 高考加分不会取消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市教委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相关文件的规定,从加分项目设置、分值确定、约束条件、监督管理、违规惩处等五方面,对上海高考(微博)加分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2010年(含)以前已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不受上述政策调整限制,仍适用调整前的政策。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刘玉祥介绍,上海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实际上已进行过好几次精简,今后的高考加分将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动,将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十号文件执行。

教育部的十号文件去年对高考加分进行了调整,据要求,今后国内奥赛获奖者(国家集训队员除外),上大学将不再保送,奥数和各类学科竞赛的加分要尽可能取消、“三模三电”将一律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不断在收紧。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表示,上海的高考加分政策改革不会像某些地区一样全面推行裸考,上海还是希望能推进素质教育,一些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必要的加分项目还是会存在的。

此外,上海春季高考的参加人数越来越少,在全国各地纷纷取消春考的情况下,上海仍然坚持春考,印杰表示,春考除了给考生多一次机会外,也是上海在进行高考一年可考多次改革的平台,将会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稳步推进。

李红颖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