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专家解读高考政策新变化综合素质入档案

2018-12-21 04:00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专家解读高考政策新变化 综合素质入档案

  将于2017年起全面推进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公布,对高考的内容、形式、录取、管理等环节进行了全新设计和部署,其中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两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六选三”计入高考总分、取消艺体特长生加分等多项新变化备受关注。南方日报记者4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对《意见》进行解读。

  改革考试形式内容

  高考不分文理 计分实行3+3

  《意见》: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解读:教育部高考命题资深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认为,中学就分文理科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中学阶段就是要全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包括语言方面的能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取消文理分科是恰当的。

  那么取消文理分科后,高校不同专业该怎么录取?对此,张敏强说,取消文理分科,以前数学要考,现在一样要考,只是高校在选拔学生时,文科专业可能要求数学成绩是B就可以了,理科专业则要求A。

  增加全国卷省份 异地高考更有戏

  《意见》: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解读:张敏强指出,各省自主命题10多年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命题队伍稳定性不够、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等。自主命题省份逐步减少,以后统考由国家命题是必然的趋势,国家也可以命多套题。张敏强说,“各省重点抓好会考工作,全国统考交给国家,这样就明确了,也能保证水平。”

  张敏强称,目前高考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具体方案还没出来,录取时统一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各占多大比例还不清楚。为此,他建议,各省在做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要重新定位和审视考试机构,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要刁难学生,也不是为了要考哪个大学哪个专业而设置的考试,而是一种共性的、最基础的考试。”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此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杨东平认为,现在主张恢复全国统一试题的声音很高,这有利于化解异地高考成绩可比性的难题,有利于考试公平高效。“目前全国16个省份独立分省命题,据调查,其中10个左右省份希望恢复全国统一命题。”杨东平说,当年很多省份是在教育部统一安排下开始独立命题的,目的是分散考试安全的压力,而不是为了实现教育多样化。

  学业水平要测试 综合素质入档案

  《意见》: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解读: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张敏强透露,目前国家正在做综合素质评价评估平台,各地也都在探讨和实践,将对学生平时的品德、社会服务等进行累计。现在学生有统一的学号,制定一定的评价指标之后,在评估平台上,老师、校长、学生可以去平台记录登记。高校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做参考,比如文科专业,学生若参加了一些调查,那么可以倾斜;而理科则可以参考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情况等来评估。

  杨东平认为,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目前在安全性、公平性、公正性以及是否增加学生负担等方面有一些不同意见。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与各省基础教育水平等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上海、浙江两个地方试点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杨东平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是高一、高二学完就考,还是像高考一样放在一起考,哪种对考生而言压力更小,这些要在试点后再进行调查,最终确定以何种形式推广。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

  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录取率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