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iPhone、京东、拼多多们一起,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广告“出镜率”最高的消费品类。
早在几年前,把教育“连上网”就成为了被看好的创新方向。据IT桔子数据显示,教育行业截至2018年共发生3288起投资事件,其中大部分与在线教育相关,创投圈对教育的热情甚至高过了游戏与交通两个大热领域。
但在2019年,内外环境的变化让在线教育即将迎来拐点,过去五年全行业稳定增长的景象或将出现变化。融资难度增高让盈利与现金流变得更为重要,在烧钱不可持续的同时,监管落地也将加速在线教育的行业整合。
从增速到盈利,在线教育换目标
2019年,在线教育竞争的标尺或将由增速变为盈利,大环境的变化可能让在线教育公司们必须调整自身的目标。
卖课变难是最为直接的问题。移动互联网红利初期,注册用户的获取成本仅为个位数,付费转化也不似如今这般艰难。但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现在,在线教育的获客成本甚至高过传统的线下门店数倍。
在一次由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组织的“教育行业精英饭局”上,营销获客难成为了重要谈资。根据此前流出的饭局内容,在线教育单个付费用户的获取成本已超过7000元,而线下门店的招生成本仅为800-1500元。
上市企业的财报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根据2018年11月刚刚公布的三季度财报,尚德机构(NYSE:STG)上一季度实现营收5.17亿元,净亏损2.263亿元,而造成亏损的主因正是高达5.42亿元的营销成本。
“自三季度开始,获客成本开始明显上涨,转化率也在下降,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了。”一位从事教育多年的创业者感叹道。
流量逻辑失灵,烧钱所带来的问题不只是增长趋缓,甚至可能危及现金流。在2018年10月,在线学科辅导品牌学霸1对1和理优1对1已经相继被曝出停工、欠薪、高管失联。
另一方面,为在线教育“输血”的资本们也在发生变化。北塔资本投资总监王凯峰在GET教育科技大会上公开分享称,2018年三季度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募资基金数量同比下降74.4%,募资金额下降65.4%。在政策、募资、投资的逐级传导下,在线教育需要面对更高的融资难度。
“弹药”越发稀缺,投资人对在线教育的要求在发生变化。在求稳的心态下,资本会更青睐跑在最前的领先者,而只重规模、缺乏盈利方向的公司将不再是宠儿。
在巨大的惯性之下,踩下转型的刹车绝非易事。流量与资本红利的同时变化,带来的可能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竞争格局。
乱象频现盼调整
当营销和增长被当作首要目标,质量和服务会更容易出现问题。对站上风口不过几年的在线教育来说,不让负面事件败坏行业本身的口碑就成了2019年必须面对的课题。
根据新浪微博、黑猫投诉与芥末堆共同公布的数据,2018年教育领域被投诉前三名的企业分别为尚德机构、沪江与聚师网,全部是在线教育公司。虚假宣传、课程质量与退费成为了目前用户投诉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
除常规的消费纠纷,在线教育也是教育贷款问题的“重灾区”。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下称消保委)发布的《2018年1至8月教育培训类投诉分析》显示,培训机构通过引导推荐、涉嫌强制等方式,或者把贷款包装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对贷款限制性条款及风险却只字不提,导致有些消费者“被贷款”。
在学霸1对1和理优1对1两起欠薪跑路事件中,均有家长以教育贷的方式付款。课程提供方的消失并没有终止家长与金融机构的贷款关系,为了不影响征信,多个家庭陷入了不能终止还贷却又无处上课的尴尬境地。
另一类乱象出现在手机端。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的调查显示,多个面向中小学生的App出现了涉黄、游戏泛滥、诱导消费的问题。2018年10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公布称,“互动作业”App存在大量低俗色情信息,已被责令停止运营。
与传统的线下课堂相比,在线教育在便利度、效率与价格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野蛮增长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在消耗人们对这一新形式的信任。在由创新期过渡至成长期的2019年,杜绝各类乱象会是在线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监管落地带来行业整合,留下“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