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券商踊跃进入,多半只是先占个位置,是不是大举进入还很难说,毕竟投资是要赚钱的,没有赚钱的机会,他们也只能作壁上观
金融开放的速度很快,外资的响应也很积极。日前,日本野村证券已经递交了控股券商申请。而在其递交过程中,还注重了人才先行,据传已经挖走了国内一家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研究所老总级人物。
对于很多外资券商来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个产业经济名列全球前茅,但资本市场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短板,市场潜力巨大。而在传统思维里,资本市场又是金融领域里最活跃最有潜力的领域,投资业务几乎是海外金融市场的主流,美国排名靠前的几大银行主营业务都是投资银行业务,以证券交易为主的华尔街也是美国经济繁荣的象征。于是,一横向对比,A股又是一个如此跛脚的状况,让他们欣喜若狂。在中国金融领域,国内银行的实力其实是比较强的,而券商很弱,很容易被突破。
但这似乎只是一厢情愿。有时候,资本市场和战场一样,最悲催的是你知道援军就在身后不远,但自己已经弹尽粮绝,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时候只隔一条街,但你过不去,一切都是白搭。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让我们看看现实再说吧。QFII进入中国15年,到现在为止额度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了,它改变了什么?当年买的那些公司,现在有几个成龙成凤?再看看被誉为核武级别的“A股加入MSCI”,究竟能掀几重浪?是有部分绩优蓝筹白马涨得不错,有多少?外资会愿意在高位接盘?有人说,按目前A股的运行态势,巴菲特来了也未必有机会,这真不是吹牛,股神愿意买的公司屈指可数,几千家A股一起跌,照样把整个市场环境搞得风声鹤唳。最后我们看看互联互通,更是鸡肋,已经运作了好几年,现在又加倍扩容,每天额度只用了不到5%,根本没办法将A股带出泥沼。
在这样一种现实之中,你指望外资券商来解救A股,有点异想天开。现在外资券商踊跃进入,多半只是先占个位置,是不是大举进入还很难说,毕竟投资是要赚钱的,没有赚钱的机会,他们也只能作壁上观。一个没有赚钱效应的资本市场,即便有再多的外围资金云集,也只能是“一慢二看三投入”。
A股面临的实质性问题,是始终在投融资哪个为主的方向上摇摆,或者说始终就定位在融资市场,没有投资价值。按理说,这本身是一个可以良性互动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融资,事半功倍。市场有赚钱效应,社会资本源源不断进入,上市公司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各取所需。现在却偏偏走向一个死循环,要融资的快意就无法获得投资的快感,两个同根生偏要相煎相熬,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求饥渴,但由于二级市场没有赚钱效应,大量外围流动性投鼠忌器,最终导致场内资金内循环并不断枯竭,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随处可见,守着金饭碗讨饭吃,股权价值的估值水平一降再降。
诚然,严格的监管是必要的,但适当搞活市场,产生一定的赚钱效应,引入各方活水,让上市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这也是必要的。美国股市从2008年上涨到现在,指数翻了3倍,IPO融资屡创历史新高,创造出苹果、斯特拉、Facebook、亚马逊等一大批世界级顶尖公司,这样现成的例子,我们难道学不会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