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下午3时30分,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内,我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电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浩青先生安卧于锦簇花团中,党旗覆盖在他的身上。
一副嵌有先生名字的挽联挂于大厅两侧:“一世求索成果浩海上,毕生从教育苗青天下”。一生耕耘于三尺讲台和寸土实验室,一生扎根于祖国科学前线的吴浩青先生,在此接受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的最后告别与致敬。
先生命硬。华东医院的护理主任透露,吴老好几次病危,换做一般人都挺不过来,独独他“一救就活”。做血透维持一个半月,打多巴胺几乎创世界纪录,医生不敢再用药,院长下令“再加”。复旦现任化学系主任唐颐回忆,医生多次说是不行了,过几天打电话说又回来了,没事儿了,“很多奇迹。这次我们还是希望他又能挺过去,但是……”吴浩青先生真的去了,多脏器衰竭,享年97岁。时间在2010年7月18日8时58分,定格。
复旦化学西楼前挂起串串纸鹤。直到病逝前三年,95岁高龄的吴浩青仍出入于此,坚持每周两次,投入实验一线。从家到实验室,他很喜欢走这一路,哪怕时间要花去普通人的两倍。
“我虽已是年届九十,但我不服老,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中我还进实验室、开组会,因为这是我的乐趣之所在,我舍不得那里。”五年前,92岁的他这样说道。
“乡下人”、“老红军”
“助教工作可满足我毕生的抱负。”
“如果命运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想我仍然会选择做老师。”
追悼会那天,化学西楼中只留肖为保师傅一人独自伤心。他是化学西楼的管理员,其家人与吴老的缘分已逾70载。他本打算穿得体面正式再向吴老鞠三躬,但因为化学系的师生们集体前往悼念,他又自愿留了下来:“这是我的本分,我就是想着吴浩青对本职工作多认真,为了他我也应该坚持这个岗位。”肖师傅的嘴上常常念叨的吴先生的大名,毫无距离感,如今吴先生走了,他坚持要到吴家给老先生磕头。
1991年,肖为保来到复旦工作时,就早已听闻了吴先生的大名。原来肖师傅的姑妈曾经在吴家做了十几年的保姆,因为喜欢吴家的为人,常和家人说起。1996年,肖师傅努力争取到了化学系的工作职位,为的就是姑妈曾经说的吴浩青先生。令肖为保惊讶的是,当时85岁的吴先生仍然记得姑妈的名字。一年冬天,吴浩青贴心地准备了一套棉衣裤让肖师傅带回家中去,怕乡下天冷,让老保姆冻到了。
“吴浩青的生活真是艰苦朴素,他的生活就像是个老红军。”肖师傅曾三次帮助吴家修理同一张凳子,因为吴先生坚持还能用的就决不能浪费;不少邻居也记得吴老穿着破旧的老头汗衫散步买菜、和邻里聊天;几十年来,吴家的子孙一个个都成才了,吴先生却坚持自己住在老房子,连家具也几十年未曾变过。
肖师傅深深怀念着这位叫得出楼中每位勤杂工人姓氏的大教授、老院士:“在复旦,我们同乡人都知道吴浩青人特别好,从不把我们当下人看,大教授也没有一点点架子。”
然而80多年前,“大教授”还是穷小子时,县城富家子弟们满口“乡下人”的叫喊取乐也曾缠绕着他。出生在江苏宜兴县丁蜀镇农村的他,13岁,刚以优异成绩考上宜兴县立中学,不久更是考取插班生,可免读一年书。
父亲是私塾先生,常年抱病教书养家糊口,十年前已离开人世,留下他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不识字的母亲秉性好强,嘱他好好读书,立志典田卖地将其培养成人。由于家境窘迫,姐姐只能在家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他因此也更珍惜读书机会。然而没想,那年“双十节”,宜兴县发生了一场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县中随之被查封,吴浩青一下无书可读,转入私立精一中学重读初二。
第二年暑假,领了肄业证书,年仅14岁的他凭此成功考取江苏省最好的中学——苏州中学。家庭经济困难,他只能借钱买书,加倍刻苦学习。高三毕业,吴浩青轻松考上浙江大学化学系。周日教室要上锁,他常常赶在这之前躲到教室拐角处,等门被锁上后,一个人静静地在书海中享受。四年来,他继续依靠亲友借贷资助,并在周厚服老师的帮助下兼任部分助教工作,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毕业时,三份教职放在他面前:防空学校化学教官、扬州中学教员,还有便是继续留在浙江大学做助教。急需还清欠债的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清水衙门”,薪水少一半不说,还有五年内不升讲师就得主动辞职的压力。“当时,钱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需要!但毕竟非我孜孜以求的初衷。自从懂事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大学教授,一面教书,一面从事研究工作,为国家做点有益的事,何等快乐!这是我追求的生活。虽然三个工作都能传授我所学知识,但前两个只能完成我一半愿望,缺少继续研究的条件,而助教工作可满足我毕生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