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郑俊怀20余年师徒恩断,伊利两任掌门人迎决战时刻
郑俊怀:伊利背后甩不掉的影子
【经济ke】伊利恩仇录
来源:侠客岛
10月24日,国内最大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以特殊的刷屏方式抢占各大媒体C位。
伊利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发布了实名举报公开信——《常年屡遭破坏伊利苦不堪言 被迫公开实名举报信 恳请彻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实名举报前任董事长郑俊怀。
而在公开信发布之前的几个小时,2018年3月“伊利谣言案”中的邹光祥、刘成昆被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一审判以寻衅滋事罪。
郑俊怀、潘刚、自媒体……中国乳业江湖流传许多年的“伊利恩仇录”,比连续剧剧情还令人猝不及防。
郑俊怀源头
如果不是实名举报,郑俊怀在很多民众的印象中将定格于“上一代企业家”代表。
1983年,郑俊怀担任伊利集团前身、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3年,伊利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3年后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时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的郑俊怀,自此被业内称为“乳业教父”。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乳业开始蓬勃发展的阶段,时值国企股权改制大潮,在直接谋求产权清晰化不可能的前提下,很多人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方式,郑俊怀就是其中之一。
他跟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选择了曲线MBO的道路,即他和伊利的二十多名主管出资成立了一家“华世商贸公司”,相继收购一些国有企业所持的伊利法人股。由于郑俊怀团队并没有太多的现金,因此在收购中便采取了一些“灰色”做法。
潘刚故事的另一条线索,则要从郑俊怀推动伊利股份制改革前一年(1992年)说起。那一年22岁的潘刚进入呼市回民奶食品厂,从一线起步,担任质检员。科班出身的潘刚年轻能干,颇受郑俊怀器重。
2002年,32岁的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董事,是当年全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此次伊利的举报信中也提到,“潘刚总裁带领着这样一个一心为伊利拼搏、屡创佳绩的团队,却莫名其妙遭遇了来自时任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的打压。”
郑俊怀与曾任伊利高管的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而1998年,时任伊利高管的蒙牛创始人牛根生与郑俊怀的矛盾激化,出走伊利随之创办了蒙牛,掀起乳业江湖著名的双雄对抗。
从此,郑、牛、潘三个人的命运走上了不同方向。
2004年6月,郑俊怀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曲线MBO的做法原本就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在法庭上郑俊怀称:“所为一切均是为了解决管理层持股的来源问题,至今不明白我的行为已经犯法。”
而牛根生则成了一个幸运儿,2004年6月10日,就在郑俊怀被举报的同一个月,蒙牛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牛根生也以1.35亿美元的身价进入当年度《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
潘刚则临危受命,在郑俊怀被捕11 个月后上演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乾坤大逆转,带领伊利从低谷走上反弹,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业领军者。
恩怨
这次伊利在实名举报公开信中的诉求很明确:
首先,“恳请检察机关向社会公开这78册案卷(即当年已坐实、当事人供认不讳的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及诸多涉嫌重大经济违法犯罪线索的78册案卷),并对郑俊怀违法犯罪事实依法提起公诉”。
此外,伊利还称郑俊怀多起重大经济犯罪中,有一起涉嫌侵吞黑龙江两亿国有资产,目前已就这一涉嫌违法情况向黑龙江省监察委寄出了几十封实名举报材料,希望监察委公开被郑俊怀控制的公司收购三道牧场的整个过程及相关文件。
伊利表示,其“所反映的情况都是客观、真实的,愿意对此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并在10月23日正式向其时正在内蒙古的中央巡视组递交了相关材料。
伊利公开信选段伊利和郑俊怀之间因何交集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