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去产能背景下 基层支行行长谈如何做好水泥行业授信

2019-03-05 18:14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文/余晓勇 渤海银行成都天府新区支行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2期

  针对水泥等“两高一剩”行业,银行授信不能“一刀切”,要通过对行业的熟悉和了解,不断提升风险把控能力,架起银行与企业沟通、共赢的桥梁。

  一提到水泥行业,各家金融机构的授信政策几乎都是“一刀切”,严控、死守。答案很简单,因为水泥、钢铁、煤炭、光伏等被划为了产能过剩行业。水泥行业的确产能过剩,但其又有着区别于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比如行业集中度高、区域性强、投资额度大等。以前,水泥行业还被称为“两高一剩”行业。其实,现在的干法水泥生产线工艺先进,大都配备有低温余热发电,能自身解决近40%的电力需求,干法水泥生产线环境污染小,不再是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了。但正是“两高一剩”这种偏负面的称谓,给水泥行业客户融资带来了很大阻力,特别是行业中的民营企业,想要融资更是困难重重。

  水泥行业授信审批的“一波三折”

  2016年上半年,渤海银行成都天府新区支行(以下简称支行)上报了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5000万元和长宁红狮水泥有限公司3000万元的续授信项目。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结构调整隐忧重重。加之近期钢铁、煤炭等行业客户也不断爆发大额信用风险,这给所有产能过剩行业客户在授信审批上蒙上了阴影。在这个时点上报红狮水泥续授信项目,审批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获批难度真是不小。

  如果对一个行业客户因为不能足够了解而被“错杀”,很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对银行和企业来讲,都是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为此,一方面,支行做好授信项目尽职调查,另一方面也理解渤海银行总行(广州)审批中心的审批压力,做好项目的沟通、汇报。

  接到项目上报后,总行(广州)审批中心审批人员专程从广州飞行上千里到成都,接着又马不停蹄驱车近300多公里到广安邻水县四海乡,深入企业了解生产近况,获得许多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增强了审批信心。这个项目从最开始总行(广州)审批中心疑惑颇多不愿再续批,到拟大幅压缩授信额度批复,最终批复小幅调整,并根据企业上半年经营变化趋势,后续可使用剩余授信额度,虽然审批过程可谓曲折,但最终的结果是,项目基本得到了认可。

  一个授信金额不算太大的民营水泥续授信项目,总行(广州)审批中心完全可以按现在掌握的授信政策从严把控,甚至否决都不为过,但总行审批人员一方面严控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又甄别出优质客户给予支持, 体现了总行(广州)审批中心项目审批的严谨、务实、责任与担当,也是银行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最好的诠释。

  银行与水泥行业的共赢发展

  近十年来,四川区域水泥产业遭遇过产能过剩困境,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巨变。第一,区域水泥工艺快速提升,产量创新高。2015年四川区域水泥产量突破1.4亿吨,干法水泥生产线达117条。“5•12大地震”后,四川干法水泥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投产,但到了2009年10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为了控制产能,不再新批区域内干法水泥生产线,并对已批未建的水泥项目进行清理。同时,政府采用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平衡区域水泥总产能。四川干法水泥占比从2007年不到30%,到2015年末占比超过90%。第二,四川水泥价格由高到低,经历了“过山车”行情。2008年“5•12大地震”时,四川水泥最高达600多元/吨,而2015年底四川局部区域水泥价格低至170元/吨左右,不及最高时期价格的三分之一。

  与水泥行业结缘的十年来,我有幸见证了四川水泥行业的快速发展,个人也从最初对水泥行业的认识局限于“两高一剩”行业、如避“洪水猛兽”般不敢轻易接近,到后来的逐渐熟悉、了解,在审批、支持水泥行业授信的同时,成长为总行级水泥行业优秀行业分析师。

  回顾我2007年转型到一家位于成都刚开业不久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做项目授信评审时,接触的第一个评审项目就是一家位于峨眉山市的四川某上市公司水泥项目。当时我对水泥行业一点也不熟悉,只是觉得这个企业改制不彻底,离退休职工负担重,而增信措施是位于攀枝花市一条立窑水泥生产线抵押,抵押物变现能力不强,于是做出了“审慎支持”的评判结论。不想,这个结论营销团队根本不满意,因为这个项目披着很多“光鲜”的外衣——上市公司、浙商企业……而我的评审结论没有击中项目的问题“要害”。事实上,这个项目除了该上市公司被实际控制人——浙江某集团资本运作掏空之外,最核心的问题是该企业水泥生产工艺落后,湿法、立窑产能占比高达70%,企业发展前景不被看好。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