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费用预估,影响一个人的费用保守估计是100元(在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为了影响中国的14亿人,您大概需要准备1400亿元左右的市场预算。这样咱们就不用细分了。注意,是影响,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形成购买啊~
市场细分的道理有很多,除了没有足够的预算外,还有不应该花冤枉钱。
比如,现在你要卖一款薯片。一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双亲收入颇丰,且都对孩子有足够陪伴的家庭;一边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单亲妈妈,为了生计偶尔会忽略孩子的家庭。谁更可能为孩子购买薯片?
思考一下,3、2、1
当然是后者,答案呼之欲出。
原因有一万多条,我们简单列几个。
第一,薯片的单价不高,满足单亲妈妈的消费能力;
第二,单亲妈妈为了弥补陪伴的不足,会想办法补偿,有消费欲望;
第三,薯片作为高热量高调味的食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性价比很高,单亲妈妈会获得良性反馈;
第四,薯片作为奖励,符合家庭教育的奖励模式;
第五,有陪伴,生活富裕的人,对于健康饮食更加注重,他们不会让孩子吃膨化食品。
所以你看,有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购买,那你干嘛要影响她们?人群细分(当然也是一种市场细分)是不是很必要?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卖一款洋酒,销售主力渠道是在酒吧,那么谁更可能来买单?
男人还是女人?
老人还是青年?
收入颇丰还是捉襟见肘?
一二线城市还是乡村?
单身还是已婚?
……
如果你心里已有答案,那么市场细分就已经开始了。
市场部的预算,从来都是作为“启动资金”,影响原点人群,然后由这一群人向外扩散。
某些甲方的想法:一笔预算覆盖14亿广大群众
真正的做法:找到原点人群14万,扩散到140万,扩散到1400万,再扩散到14000万…..
这就是市场杠杆的力量。这个杠杆就是利用展示效应和意见参考效应,所引发的群聚效应。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利用消费者帮你做推广。
消费者使用了好的产品,满意的话会重复购买,并将自己的美好体验告诉别人;不满意的顾客转而向竞争对手购买,并向其他人贬低产品-意见参考效应。
(不满意的消费者会告诉更多的人,在国外处理投诉的报告中,平均每个感到满意的消费者会告诉周围的5个人,而感到不满意的会告诉11个……)
一部分消费者已经用起来的某件商品,旁观的人发现有这么多人用,也会考虑入手-展示效应。
所以,意见参考效应,其实就是通常说的口碑营销。展示效应,类似从众心理,你看见了周围一些人这么干,所以也想跟着这么干。
两个效应常常结合在一起,效果极佳。
在《品牌洗脑》中,作者马丁安排一家“卧底营销者”搬进一个中产小区。然后向不知情的邻居展示和推荐他们一直用的品牌。
结果他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几周后,邻居们纷纷把家中的鞋子、公文包、气泡酒、牙刷、剃须刀、首饰、香皂、手提袋……全部换成了他们家推荐的品牌。
那些邻居们特别容易接受他们推荐的产品,很愉快去购买,并在购买后给了足够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