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芦山地震灾区考察时强调
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妥善安置群众科学开展恢复重建
5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考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成都5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1日至23日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习近平高度关心,第一时间对抗震抢险作出重要指示,并命令军队立即投入抢险救援。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1个月来,他还就受灾群众安置、防范次生灾害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现在,受灾群众安置得怎么样?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如何开展?习近平一直牵挂在心,专程前往灾区考察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陪同考察。
21日上午10时35分,习近平乘坐的专机降落四川邛崃机场,他随即驱车100公里到达震中芦山县,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陪同下,深入城镇、农村及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板房学校、临时建筑工地,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把党中央的关怀带给灾区干部群众。
芦山县城房屋受损严重,居民安置量很大。听介绍说县体育馆集中安置了3000多名群众,习近平首先来到这里。他走进医疗帐篷,登上野战诊断车,向医护人员询问群众救治和疫病防控情况。见到因地震受伤切除脾脏、前来复诊的19岁青年,他关切地询问了病情,并祝病人早日康复。随后,习近平走进一个个帐篷,看床铺,察饮食,问健康,详细了解安置居民生活。看到这里卫生整洁、管理有序,不仅家家有帐篷、人人有住处,而且设立了读书室、电影院、幼儿园,安排了专业的治安、法律、心理咨询等服务,习近平很高兴。他向医护人员、公安民警、消防人员、基层干部、志愿者表示慰问。习近平对簇拥上来的群众说,地震发生后,我非常牵挂大家。在这么大的灾害面前能够很快有现在这样一个安置局面,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抓紧恢复重建,争取早日让大家搬进安全、放心的新家。他叮嘱当地干部加强安置点管理,同群众一起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大家庭。
习近平十分关心灾区学校复课情况。下午3时12分,他来到龙门乡隆兴中心校,看到地震后迅速用板房搭建的20多间教室和办公室,得知全校534名学生全部复课,肯定乐山军分区援建工作抓得好。他随后到小学五年级二班看望学生,到小学二年级一班观看学生“六一”儿童节节目排练,向学生们提前祝贺节日,并送上书包等学习用品。习近平对学生们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你们是祖国的花朵、事业的希望,我们一定会把灾区学校建设得更坚固、更美丽!他希望同学们把这次灾难经历作为人生的一笔珍贵财富,发扬坚强勇敢和团结友爱精神,像学校号召的那样“感恩自奋强,铸就成才梦”,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灾后农民住得怎么样?生产开展得怎么样?在龙门乡青龙场村集中安置点,习近平沿着通道同住在帐篷里的群众交谈。群众告诉总书记,地震发生后,农民都及时得到救助,现在吃住都没有问题,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到帐篷住。习近平听后说,得知你们房屋倒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我和你们一样心痛。现在,看到你们得到比较妥善的安置,我又感到很宽慰。
走出帐篷,习近平来到附近的农田,察看玉米种植情况,询问灾后恢复生产的安排。他指出,现在正是夏种时节,一定要把农业生产抓在手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能种什么种什么。对丧失或缺乏劳动力的家庭,要组织人员具体帮助。要通过恢复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强重建家园的能力和信心。
不远处,一片正在修建农民过渡安置房的工地上,军民共同忙碌、并肩作业,总书记走过来详细察看,询问住进这用竹子、柳条作外墙的房屋能不能过冬。习近平说,完成重建任务需要一个过程,农民群众自己动手修建过渡期安置房是一种好形式,应该鼓励和支持。他希望乡亲们在过渡安置期间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同时主动想办法、出主意,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