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紫金矿业:扬帆出海 对标国际矿业巨头

2019-02-14 12:36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证券时报记者 朱中伟

  福建上杭有一片神奇的红土地。

  革命战争年代,她哺育着摇篮中的红色政权;改革开放年代,她又见证了一家县属矿产公司从“一穷二白”中奇迹崛起。

  1982年至1992年,以陈景河为主要发现者、研究者和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地质队历经十年的探索,在上杭紫金山发现和勘查了超大型金铜矿。为加速推动紫金山金铜矿大开发,1993年,上杭县矿产公司被改组为福建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紫金矿业由此诞生,以陈景河、蓝福生为代表的紫金矿业创业集体白手起家、艰辛创业,从矿石品位低(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金矿入选品位为5克/吨,但紫金山金矿品位绝大多数在1克/吨以下,基本等同于一堆“废石”)、黄金总量少(有把握的只有5吨)、一度被专家视作不具开采价值的紫金山金矿起步,发展成如今位居2018年《福布斯》2000强排行榜第947位、全球有色金属企业第14位、全球黄金企业第2位的黄金龙头、有色航母。

  紫金矿业究竟如何“变废为宝”?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紫金速度”能否持续?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能否和谐共生?近日,证券时报“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紫金矿业上杭总部,试图揭开其成长密码。

  在与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成孝海的对话开始前,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笑言自己不善言辞,面对采访团的“长枪短炮”,心里有些紧张。不过,当话题一旦正式转入他“怀有特殊感情”的紫金山金矿,他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紫金矿业是改革开放的

  践行者、受益者

  成孝海:今年是公司成立25周年, 25年来紫金矿业是如何从一家县属矿产公司发展成全球性大型矿业集团?

  陈景河:紫金矿业能够在25年间从一家非常小的县属企业成长为初具跨国公司规模的矿业公司,我认为最重要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紫金矿业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受益者。

  紫金矿业的前身是上杭县矿产公司,1993年更名为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在此之前的十年,我在地勘单位工作期间发现了紫金山的金矿与铜矿,主动请缨调到上杭来主持开发工作。

  起步之初,公司总资产三百余万元,负债率超过90%,在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的条件下,完全是依靠企业一批年轻人边学习边干边探索,逐步滚动发展起来,整个过程中充满着艰辛也充满着收获的喜悦。

  1993年至2000年,以紫金山金矿的开发为主要任务,前后完成四期技改工作。从早期对黄金和矿业开发基本没有经验,直到把紫金山金矿开发成全国最大的黄金矿山;2000年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明确提出面向全国发展,在矿业低迷期收购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矿山。

  2008年回归A股,首开每股0.1元面值发行的先河,之后全面加大国际化进程,去中亚、大洋洲、非洲等地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的践行者。

  成孝海:今年也是紫金矿业A股上市十周年,上市以来有何收获与体会?

  陈景河:我们先是于2003年12月份在香港上市,发行30%股份募集了13亿港币,这对紫金矿业的发展十分重要。2008年回归A股,发行10%的股份募资接近100亿元。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3年至2008年短短五年时间内,公司业绩实现了裂变式增长。一年后的原始股解禁,更是创造了诸多紫金财富“神话”。

  在诸多的上市公司中,紫金矿业一是整体上市、管理透明;二是成立之时已基本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目前是一家国有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些年来,公司的投资决策基本上由董事会审议决定,大股东对公司管理层非常支持和信任。

  如今的紫金矿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市值均接近或超过千亿元,经济效益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我们的金、铜、锌主业突出,是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金属矿产品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此外,公司在海外拥有的黄金资源量与产量已经超过了国内,铜的资源量也超过了国内。海外资产约占公司总资产的20%,海外项目利润贡献超过30%,海外矿山基本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

  可以说,在紫金矿业发展的很多关键时刻,资本市场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过去在与投资者的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感谢证券时报提供这个与投资者交流的机会,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广大投资者的沟通。紫金矿业的未来依旧需要依赖资本市场的支持,再一次感谢广大投资者的信任。

  拥有资源才拥有未来

  成孝海:黄金和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如何,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陈景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市场,但国内的黄金资源总体储量小、品位低。因此,我认为中国在黄金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