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刘志军:以开放心态看待95后职场生态

2019-02-13 21:03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近期,围绕95后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在网络上引起诸多争论。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3%;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络领英的统计发现,95后仅仅平均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远高于80后70后。一些人据此推论95后“不太重视”第一份工作,并给他们贴上了“不负责”“抗压能力差”“自我”“享受优先”等负面标签。

  仅凭上述数字,我们是否就能理直气壮地给95后群体贴上这样的标签呢?一方面,我们需要对这些统计数字本身做出科学理解。另一方面,需要明了数字之外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

  关于统计数字本身,由于抽样对象只是有过换工经历者,而这部分群体在95后等相应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一致,且各群体所处的人生阶段也有别,据此做出的横向比较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过,比照一些大型社会调查的数据,初职持续时间降低的趋势是事实。2016年中山大学劳动力动态监测调查显示: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为7个月,相比85后的2年,确实大大缩短。

  不过,中山大学的调查也揭示,初职持续时间随世代更替而降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普遍现象,从45后的25年、55后的17年、65后的8年减少到了75后的4年。这就驱使我们将眼光从简单的统计数字转向复杂的社会本身。

  首先,每一代人都面临着一个新时代。人们常感慨年轻人变得快,但其实是时代变化得太快。对于95后而言,大学文凭只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移动互联使得工作更加灵活多变,包容性发展为个体出人头地提供着平台,跳槽成为提升收入的最便捷方式。在新的生产方式、行业结构、职业结构及高社会流动性之下,他们的工作方式、职业空间和业态环境已经发生巨变。加上人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等的演变,他们因此拥抱了在尝试中择业、在变化中寻找发展机会的新职业模式,高频率离职是自然结果。

  其次,每一代人都发展着自己的新追求。95后出生、成长于相对发展的新时代,时代给予他们的高起点,使得他们可以更多地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这样的高级需求。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诸如《95后职场肖像报告》等所言,稳定早已不是95后选择工作的首要因素,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重要。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95后都不愿意将就。

  面对这样的95后,企业等经营性雇主要摆脱长期以来的家长思维、老板思维,实现后现代转型,以互助、平等的姿态对待员工。除了年轻一代的需求层次和价值观已升级换代以外,劳资关系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从前是简单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的二元分立,现在已发展为金融资本、知识资本、智力资本、劳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的多元共存。我们有必要将传统的劳资关系转变为广义上的事业合伙人关系,以平等、尊重、包容的心态对待年轻一代对于自我实现的人生追求和平等自由的价值追寻。

  当初的80后,在面对上一代的标签化、脸谱化指责时,也曾内心愤愤不平,认为父辈只是因为把持了社会话语权,就不假思索地横加指责。然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都是有选择性地标签化和一种负向性的以偏概全。如今,世事轮回,今天掌握了话语权的我们,是否还要去重复昨天的故事呢?

  新生的一代,也如你们的前辈们一样,既要大胆追求自己的个性化自我实现,也要避免以追求新价值、新理想的由头,抛弃了普适性的公忠坚毅和高瞻远瞩等的优秀品格。

  套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95后身处这一快速变革和转型的时代,最容易迷惘和迷失,这是年轻人以自己的试错推动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社会要给予鞭策,更应爱护、鼓励和支持!(作者是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