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慕课学习表现研究
不仅如此,不同富裕程度国家的学习者在慕课学习表现方面的差异同样缺乏研究。所谓学习表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表现,通常包含学习取向、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信念、成绩等要素(丁锐等,2011)。根据在线学习的特征,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表现同样包含了学生的行为与结果表现,通常是指学生在作业、博客、论坛、测验、资源等模块中的表现,体现了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广度、深度、持续度和结果(魏顺平等,2015)。根据这一界定,本文从获得认证情况、探索程度、播放视频数量、参与讨论频数、坚持时间、学习章节数、学习事件次数7个方面揭示学习者在慕课中的学习表现,其中获得认证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习者的结果表现,其余6个指标则反映了学习者的行为表现。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是Dillahunt等人2014年作出的。他们关注了学习者的富裕程度与学习表现之间的关系,对比了“负担不起正规教育的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在注册比例、人口学特征、完成率、个人动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在看视频、获取课程资料、参与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负担不起正规教育的学习者”在论坛的活动总数上显著低于其他人,并且尽管他们的完成率低,但是获得荣誉证书的比例高(Dillahunt et al.,2014)。尽管该研究根据“是否负担得起正规教育”对学习者进行了分类,并对比分析了他们的学习表现,但对不同富裕程度国家学习者的学习表现有何差异仍然缺乏探讨。
另外,不同学历学习者的慕课学习表现之间是否存有差异也缺乏研究。作为很稀少地一项关注教育程度与慕课完成率、讨论频率之间关系的研究,Goldberg等人(2015)基于9周的“理解老年痴呆”慕课,聚焦于有大学教育经历的人和没有大学经历的人在慕课完成率和参与在线讨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此外,关于英语母语人群与非英语母语人群在慕课学习表现方面的差异也值得深入探讨。目前西方国家主要的慕课平台(如edX、Udacity、Coursera)均是以英语作为课程授课语言,英语母语人群参与慕课课程学习的语言门槛要比非英语母语人群更低,并且非英语母语人群通常还要面临文化差异给课程学习和理解带来的挑战,因此二者在慕课学习表现方面可能存在差异。Stich等(2016)的研究关注了英语母语人群与非英语母语人群在教育提升动机、课程完成情况、感知教育提升结果、感知学习结果四个方面的差异,通过对2634个美国慕课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英语母语人群的教育提升动机显著低于非英语母语人群的教育提升动机,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虽然这项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英语母语人群与非英语母语人群参与慕课的动机和结果,但是由于参与者都是美国人,缺少对其他国家参与者的调查,导致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英语母语人群与非英语母语人群在获得课程认证情况、探索程度、播放视频数量、参与讨论频数方面的差异仍然知之甚少。
3.慕课学习者投入程度研究
虽然已有研究通过观看视频数量、在线讨论频数、获取课程资料频数来对比不同群体之间的慕课学习表现,但是关于慕课学习者的投入程度与学习者特征之间的关系我们了解地还非常少。而坚持时间和探索程度是慕课学习者投入程度的重要表现。坚持时间长、探索程度高意味着学习者参与了更多的课程活动,说明学习者的投入程度越高。有趣的是,在Web2.0应用领域有研究者聚焦于Wiki的坚持使用时间和学生社会经济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泊松回归对学生的Wiki进行分析后发现,与服务于贫困人群的学校的学生相比,服务于富裕人群的学校的学生更多地使用Wiki进行21世纪技能方面的学习,并且坚持使用Wiki的时间更久(Reich et al.,2012)。这项研究验证了第二道数字鸿沟(The Second Digital Divide)(Attewell,2001)在Web2.0中的存在,但对于不同特征的学习者,包括不同学历、英语母语国家状态、不同富裕程度国家的学习者在坚持时间和探索程度上是否有差异还不得而知。
据此,本研究试图探寻国家的富裕程度与慕课学习者特征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人群的慕课学习表现,特别是在坚持时间和探索程度上的表现情况。
三、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