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美学教育缺失让我们渐失审美力

2019-02-03 14:19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曾有学生跟我辩论,断臂维纳斯就不符合“没缺陷,不常见”的审美标准,因为她有缺陷。但断臂维纳斯并不是因为少了胳膊才美,而是她本身就美,如果她的胳膊恢复了,也一样美。雕塑的断臂不是缺陷,因为雕塑没有实用功能。

  张双南:审美是一个非常认真的问题,可以说是人类在过去几千年中,一直追问的问题。可对于审美标准,至今没有很精确的答案。

  有网站曾举办过一次人工智能选美大赛,即由人工智能评委从参赛者照片中选出男神、女神各两位。结果大部分人都认为,人工智能评委选出的人不够美。这说明,在审美这件事上,技术的发展取代不了人。

  采访:文汇报记者 姜澎

  张双南:我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美学的。作为研究天文学的人,天天都和美丽的星空打交道。一千多年前古人对星空的研究,就是从最初的感受其美丽转向科学认知,这使我开始关注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正如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已经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美学教育的缺失,使得我们渐渐失去了审美力。”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看来,现代人对美的麻木、对实用性的追求,导致审美偏差,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文汇报:在大多数人看来,科学是理性的存在,而美学是感性的存在。作为物理学家,您眼中的美学与科学是什么样的?

  人类从追问“美是什么”出发,但一直没有结果。因此,大家不再关心那个终极的、永恒的美本身,而是关心如何审美。之所以为学生开讲《科学方法与美学》,是因为审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性行为,让年轻人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太重要了。长久以来,科学与文化太割裂,而科学与美学的密切关系,恰恰说明了科学与艺术心灵相通。

  张双南:数学家研究问题时首先问,解是否存在?物理学家研究问题时,关心的是这个问题的解是什么?审美也是如此。什么是美?存在判断标准吗?如果有,判断标准是什么?当代脑科学的发展,使得美的判断标准有了可描述性,根据它带给大脑的感受,我认为美的两个要素就是“没缺陷”和“不常见”。

  科学界和艺术界很多人都和我讨论过这一标准,有人不同意、甚至强烈反对。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比较同意我的看法,但也提出了一个反例,对我启发很大。我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并把它吸纳进了《科学方法与美学》课程之中。

美学教育缺失让我们渐失审美力

  说实话,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讲课的感受完全不同。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相对来说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而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一路考上来,应试的痕迹比较严重,思维活跃性确实不如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

  所以,不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情感活动。以前西方美学家认为,审美是非常高尚的活动,与情感无关。朱光潜也说过,美和快乐无关。但这些结论如今都被脑科学证伪。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奖赏的感觉的事物才是美丽的,这和对象是数学、物理学、美术,还是音乐无关。

  菲尔兹奖得主、英国数学家阿提亚兹曾联合物理学家和脑神经科学家,写过一篇在全球科学界影响力排名前1%的论文,研究的就是数学与美的关系。现在微信刷屏的最美公式、最美数学、最美方程,就是论文的测试工具。他们发现,数学家在面对这些方程时,他们大脑中的活跃区域仍是情绪大脑,这意味着数学和音乐等艺术带给人的感受均由同一脑区所控制。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