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式教育VS中式教育,英国教育真那么差吗?没那么简单,真实采访者的肺腑之言)
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三集纪录片,反映中国教师来英国进行“中国式教学”遭遇的水土不服,引起中英广泛争议。然而,英国的课堂真的如此狼狈不堪,学生如此毫无纪律、不思上进吗?
纪录片: 中国老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
英国广播公司(BBC)二台播出了《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中国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的三集教育题材纪录片。片中记录了5位具备全英文教学能力的中国老师,来到英格兰东南部汉普郡的博亨特公立中学(Bohunt School),在特设的50人“中国实验班”上,开展为期一个月中国式教学的全过程,教导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汉语)、体育,其中有两名教师本身就有在英国的授课经历。
这些学生在4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时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英国旗的仪式。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锻炼。另外,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为让英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中国老师还带英国学生跳扇子舞、包饺子、剪纸,通过中国的“九连环”游戏,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意志力。
据悉,在一个月结束时,会让“中国班”的学生与按英式教学方法上课的同龄学生一起考试,在考场上一比高下,看哪种教育方法更有效。目前,该片已经播至第二集,最终两拨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未知,但英国学生和中国老师频繁过招,课堂俨然变成了“战场”,矛盾冲突几乎进入白热化阶段。
然而,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少有英国教学经验的中英教师都反映,该纪录片以普通公立中学为背景,忽略了在英国私立中学与公立中学之间的差异。加之电视台为了节目效果的剪切,镜头主要放在个别问题学生身上,并无法从片中看到真实全面的英国教学质量、课堂品质、学生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无纪律?英国公校私校差距迥然
其实在英国,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的质量有很大的不同。类似片中Bohunt School的公立中学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松。但是,公立学校中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是个例外,学生入学要参加专门的11PLUS考试(小升中的一种考试),只有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入读。
在私立中学,学生也必须经过本校严格的笔试、面试等轮测试,另外对家庭条件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些学校里,其管理制度相较于中国式的教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也导致了,长久以来在英国政府公布的中小学升学率和各科成绩排名中,私立学校的排名一直靠前,而公立中学只有“文法学校”位于前茅。
在纪录片中的课堂上,学生们化妆、说唱、玩iPad、打闹。一名女生因课上讲话,被请到了讲台旁的位置。来自中国的数学老师用15分钟讲完了英国学生要学一整周的三角函数公式, 学生直呼跟不上。
50名学生面对大量的家庭作业,直呼自己像机器人一样学习,而中国老师则批评英国的福利制度让学生缺乏进取心、纪律散漫。对于这样的现象,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老师有截然不同的说法。
私立学校:学生优秀 课堂纪律没那么糟
李同学在伦敦东北郊埃塞克斯一所私立中学教数学。这所中学在全英国中学排名中位列千分之二之前,是名副其实的精英学校。相比免学费的公立中学,这所中学每年的学费平均为2万英镑(因年级不同学费从1.5至2.2万英镑不等),因此就读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中上层社会的孩子。
BBC《中国学校》纪录片中关于英国学生数学差、不守纪律的描述令作为英国中学教师的李悦觉得有些片面,“纪录片把英国学校丑化了。英国学校没那么差,英国学生没那么坏。”
她指出,片中学校为普通公立中学,如果是公立文法中学(Grammar school)或是私立中学,就不会有这种上课纪律差,甚至吹口哨的现象,且中国老师教学方式管不了英国学生也是原因之一。
“私立中学大多数学生都来自银行家、牙医、律师之类的精英家庭。按一般中上层家庭平均养育2至4个孩子来算,4个孩子家庭的父母两人税后收入如果没有超过10万英镑(税前约17万英镑),很难上私校”李同学补充说,“受家庭环境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意愿强,也很有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