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普通的毛线针织帽,遮住了吴彦祖堪忧的发际线,让木村拓哉的抬头纹隐形,为白宇、韩东君这些90后小哥哥收获了大量好评,是不是很值得拥有?
前几天,吴彦祖晒出和朋友们的合影,因为剃了一个小平头,发际线和发量成为议论焦点。三天后吴彦祖再出现在公开场合时,特意选择了戴帽子的造型。是否有意“遮丑”不得而知,但吴彦祖对造型普通随意的毛线帽甚是喜爱,时常会戴类似的帽子出镜,哪怕穿着T恤,也会借毛线帽来凹造型。
图片来源/吴彦祖微博截图
木村拓哉比吴彦祖还爱毛线帽,他的微博中黑色毛线帽造型多次出现。
图片来源/木村拓哉微博截图
毛线帽的柔软材质决定它可塑性强,可以根据头型、脸型来决定戴的方式,不同方式会凸显出不同气质。白宇和韩东君戴的都是木村拓哉同款,前者下拉到遮住大半个耳朵的位置,后者则仅仅是盖到发际线位置,它让气质偏成熟的白宇变得少年起来;而韩东君的气质偏刚硬,头上多了这顶帽子,增加了书卷气。
图片来源/白宇、韩东君微博截图
趣读
相比女士们花样百出的帽子,男士们可选择的帽子款式有些单一,平时戴帽子的男士明显少于女士。而这一情况在中国古代正好相反,古代男子一旦成年,在公开场合几乎就离不开帽子了。子路在遭遇危险时就曾说:“君子死,而冠不免。”而官场更是以“冠帽”来区分身份。
上周日《国家宝藏》请来三位研究古代服饰的专家解读国宝“衍圣公朝服”,其中特别讲到了古人对于帽子的重视。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以示这名男子将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出门或者待客时没有戴冠帽,会被认为是非常无礼的行为。
汉代尤重冠帽,也以头上的冠帽区分身份。西汉佩戴长冠,东汉末至魏晋文官佩戴进贤冠,盐商等小商贩们佩戴一种被称为“帻”的帽子,民间艺人也要戴包头巾扎成的帽子。
图片来源/扬眉剑舞微博截图
初唐时代的官帽也叫“幞头”,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也叫“折上巾”,两个幞头角打结后垂在脑后。
图片来源/扬眉剑舞微博截图
后来人们觉得这样不够美观或不够庄重,于是想方设法做各种夸张化改造,两个幞头角成为装饰重点。从初唐到晚唐三百年间,幞头角变得越来越长,并且加了骨架,凹成各种固定造型。晚唐时,向左右伸长的平幞头角逐渐流行,成为一种常用的标准幞头。
图片来源/扬眉剑舞微博截图
宋代沿袭了唐代的展角幞头,把它变成了上下通用的帽子,上自天子,下到百官诸臣,甚至乐师、仪卫、戏子,大家都可以戴这种帽子。
图片来源/扬眉剑舞微博截图
到了元明时代,展角幞头变成官员公服专用的一种帽子而不被日常使用,又因为太过不方便而在明代越用越少,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