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新年近在眼前,离春节长假只剩最后三个交易日,投资者又面临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的“千古难题”。
年初至今股票市场表现不错,似乎可以期待春节后“躁动”继续。不过这两天的市场波动又有些泼冷水,更要命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天雷滚滚,让人心生退意。
国泰君安总量团队分别从历史回顾、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角度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十分一致——“谨慎为上,持币过节”。
01
一月因何躁动?
上周,上证综指上涨0.22%,其中上证50上涨1%。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核心的原因在于外资的躁动。
本周陆股通净流入规模达到170亿元,上周陆股通净流入规模达到157亿元,远超近半年来的周度均值(55亿元)。相比之下,从两融数据和资金净主动买入额可以看出,国内资金显得犹豫。
从周度的资金主动买入数据中可以看出,A股资金主动买入金额持续下滑,其中上证50和创业板形成明显分化,背后更加凸显外资和内资的定价预期偏离。
映射到投资上,近两周食品饮料、家电等板块大幅上涨。究其背后原因,策略团队认为A股相较于其他权益市场的估值性价比正在显现,外资对于政策底等看法更偏乐观。
外资和内资的定价预期出现偏离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02
躁动莫冲动
然而目前,我们正在处于证真、证伪均困难的时期,方向摇摆不定、抉择踌躇。
国内层面,当前影响风险偏好的核心因素为国内盈利下行和信用传导不畅。其中,对于盈利,近期的经济数据虽然已为业绩下行埋下伏笔,但是证真仍需要时间,市场仍在等待业绩的信号枪。
对于信用,近期货币政策层面仍偏友好,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双双超预期,伴随全面降准正式落地,春节流动性安排展开,短期流动性持续宽松。
政策层面积极信号持续释放,虽然对于信用传导效果仍未明确,但短期内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无法证伪,后续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实际效果。
总结而言,当前业绩和信用均处于真伪难辨时期,政策扰动成为阶段性关键变量。
我们认为,历年的春季躁动背后都是交易躁动,基本面因素并非主因。(延伸阅读:2019年股市的春季躁动会如何演绎?)
回顾2010-2018年历年春季躁动行情,风险偏好提升是主驱动。当前整体宏观环境与2012年具有相似性,而市场预期相对更弱。躁动仍会有,但空间及持续性相对有限。
短期看,我们仍需跟踪等待:业绩预告逐步披露,关注局部暴雷的风险。
03
技术高点已现,建议逐步减仓
国泰君安金工团队认为,根据统计规律,历史上春节前2-3周有70%概率会呈现上涨行情。本次上行源于预期风险的下行,但风险偏好和无风险利率基本维持不变,因此上行空间有限。
技术面上,从价格分段体系来看,上证综指目前在周线、日线皆处于下行阶段。
从周线级别来看,其已延续1年左右时间,等同于历史平均时间。然而,从日线级别来说,目前几乎临近形成。
但本次上涨已经进入中后期,上行空间有限,上证综指大概率不会超过2700点。从历史规律来看,节前最后一周市场波动率会持续下降,风险不大。
上证综指价格分段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落地到今年节前的投资决策,鉴于A股市场预期仍将处于反复波动状态,整体仓位上仍建议密切跟踪相关风险因素演化,保持谨慎。
节前最后一周,市场波动较小,同时本次上涨已进入后半场,节后预期风险较高,建议逐步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