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张明:现代化“中国方案”的历史内涵

2019-01-30 15:25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张明:现代化“中国方案”的历史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辩证理解新时代的丰富理论内涵,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前进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独立自主的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框架内成功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丰富和发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图景与理论方案。

一、人类现代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与双重困境

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诚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动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历史变革,成功实现了西方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性飞跃。西方的工业化历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关于现代化求索的最初实践,在启蒙意义上确实具有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获得统治性地位之后,通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主观操控与人为建构,西方资本主义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时间先在性却被打扮为道义的优先性或排他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学家据此认为,在人类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中只可能存在资本主义的唯一一条道路。

在此背景下,西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求索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唯一解释权。资本主义在其现代化模式下,人为设置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东方与西方的对立、先进与落后的对立,因而一切非西方的后发民族国家,倘若想实现自己的现代化,只能走西方现代化的唯一道路。西方在解释现代化道路上的排他性地位,往往是通过殖民主义的侵略方式加以保障的。在此意义上,美国学者塔妮?白露明确提出,殖民主义与现代化二者是资本主义的孪生兄妹,是一块硬币的两面。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与阐释。“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面对西方殖民主义现代性的话语霸权,广大后发民族国家在追求自身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一组深刻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既希望加快发展”与“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因为在现有现代化的话语操控与不平等的国际关系秩序下,广大后发国家倘若想走向现代化,只能依附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而自身民族与国家的独立性问题就难以得到保障;倘若想独立于西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独立求索现代化的道路,在现有不平等的国际关系秩序上这种梦想也难以实现。这就是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求解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刻困境,并且一些后发国家期冀通过西方现代化道路为“药方”来实现自身发展的实践,已经走向了历史的困境之中难以自拔。此外,西方所谓“终结人类历史”的唯一现代化方案,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也不断面临难以调适的困境。例如,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西方社会治理陷入赤字等问题正严重拷问着西方所谓普世性现代化道路。“世界怎么了?我们应当怎么办?”这一问题,过去往往是发展中国家感到迷茫,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也开始对这一问题感到迷茫了。

二、中国道路与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近代中国正是在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背景下,以被动姿态卷入到现代化的浪潮之中。求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主题。近代中国主要是通过“学习西方”方式展开现代化的求索,期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全方位学习,但最终纷纷以失败而告终。“你方唱罢我登场”与“先生老是侵略学生”之间的尴尬,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对如何走中国现代化道路展开了进一步思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展开了艰辛的求索过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7年的奋斗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40年历史,中国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尤其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辟以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求索自身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增添了多样可能性。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