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保健品營銷花樣多,三類陷阱要注意!

2019-01-22 13:15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陷阱二:

會銷、專家講座、名醫義診、患者現身說法忽悠老年消費者。個別經營者以國家科研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發布所謂的“權威報告”,宣稱人體內所缺乏的某些微量元素等來推廣介紹其銷售的產品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或者通過專家講座、專家訪談、養生現場會等形式做幌子,一定程度上會打消老年消費者的顧慮﹔更有甚者通過邀請“托兒”充當患者,變相宣傳其銷售的保健品是廣大老年消費者的福音。

(責編:秦潔、張祎)

理性看待促銷活動。“送禮送健康”“送產品”“送米送面送雞蛋,送、送、送”,一些保健品推銷者打著免費的幌子,對老年消費者施以小恩小惠,甚至杜撰起“國家XX協會、專家委員會、公益組織”等高大上的口號,實則推銷其價格高昂的保健品斂財。

購買辨別很重要。購買保健品一方面要針對自身身體需要,做到因需購買,要提高警惕,增強辨別能力,到証照齊全的銷售場所購買保健品,另一方面購買時要注意辨別真偽。正規保健品有小藍帽的保健食品標志和批准文號。標志為藍色圖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樣,國產保健食品為“衛食健字 第號”或“國食健字第號”;進口保健食品為“衛進食健字第號”消費者也可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數據查詢”欄目查詢。

陷阱三:

不要輕信“偽科學”概念,身體不適要就醫。目前《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准》對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目前許多“吃藥有害”、“食療調理”等概念影響了消費者的科學辨別和理性判斷。保健品並非藥品,老年消費者在身體不適時,不管是輕症還是重疾,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去檢查就醫,以免貽誤治療時機,切記:保健品不能治療疾病。

保健品消費市場也隨之快速的發展,在大型藥店或是街頭巷尾的小攤都充斥著讓人眼花繚亂、功效奇特的保健品。但是很多老年人對於保健品概念相當模糊,更容易被蠱惑,服用大量的保健品耽誤了疾病的治療,甚至出現生命危機。

陷阱一:

據四川省消委會官微近日消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當今社會對健康提升了關注度,老百姓尤其是老年消費者養生保健、注重健康的意識也逐漸增強,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強健的體魄,不拖累兒女,不給其增加負擔。


一、保健品營銷花樣多,三類陷阱要注意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親身體健康是兒女的最大心願,正是當下夸大作用、鼓吹功效、價值不菲的保健品讓老年人的身體受到傷害,讓子女的擔憂更加升級。從省消委會受理的投訴情況來看,老年保健品投訴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共性問題,不容忽視。四川消委會在此警醒廣大消費者,擦亮雙眼、識別保健品陷阱。

热门搜索